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中新能源发展大有可为
8月初,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披露,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91亿吨,增长8.5%,对外依存度达55.2%,已超越美国。中国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将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威胁。逐步摆脱对石油过分依赖,在中国除了实施对国内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气壮中国”战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大有可为,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方面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首先要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城市新型消费热潮开始兴起。据测算,以”十二五”GDP年均增长8.5%、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能源弹性系数为0.51计算,到2015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1亿至42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至少将达到47亿吨标准煤。因此,中国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解决能源问题的有益经验,通过有效的宏观政策引导,建立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消耗的机制,加快能源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理,妥善解决能源供给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能源需求。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一方面,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仍然应该把石油安全放在关键位置,高度重视煤炭的供应和使用安全。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和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弥补天然气资源短缺,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这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中,煤炭所占比重为81.7%,石油所占比重为10.4%,天然气比重为4.4%;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所占比重为74%,石油所占比重为18.8%,天然气比重为4.1%。由于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和大量使用煤炭能源,中国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迅速恶化。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将长期存在,大量消耗煤炭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也将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改观,中国环境保护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中国千方百计减少燃煤数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新能源与可再生清洁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烟尘颗粒物的排放,缓解资源短缺和减少相应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到2020年,要达到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发展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
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不可持续。中国常规能源总资源量约8200亿吨标准煤,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1500亿吨标准煤,以煤炭资源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很小。从总量上看,中国能源储量较大,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0%,但从人均占有量看,能源储量则非常缺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10%和5%。2010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为2.36亿吨。继2009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以后,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净进口1.7亿吨左右。2009年中国原煤生产量达到30亿吨,如果2015年需要38亿吨的煤炭,除了需要国内加快生产外,对外进口也需要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资源缺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危及到能源供应安全。
保障能源安全,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建立低碳、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结构,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加快推进中国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减少对化石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赖,降低煤电的比重,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发挥煤炭能源的作用,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充分支持海洋能、核聚变能等未来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面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占领世界能源发展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中国发展新能源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有明显的产业配套优势,可以带动与新能源行业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可以拉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资金需求大、人力资源投入大、带动作用强、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因此,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能源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将导致新的技术革命的产生,引发新的工业革命。新能源产业很有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才能保证中国能源供应安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
( 编辑/刘文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