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智能汽车隐私问题凸显,数据泄密成车企新挑战

乔布斯:用户对自己的隐私拥有决定权。

擅长制造话题的蔚来又上了“头条”,这次是关于用户隐私保护。

蔚来ES8交付现场,智能汽车,蔚来,纯电动汽车,数据隐私伴随新车大量被交付,了解ES8的车主和媒体越来越多。近来,在深度体验了ES8后,有媒体和车主表示,在《蔚来汽车隐私政策》中的三条关于个人信息的收集方式范围让人恐惧,另外,安装于车内的多个摄像头、麦克风也是车主对于信息收集产生疑惑的主要问题之一。

针对ES8车主质疑车内收集音影等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的问题,蔚来汽车于9月29日晚间在NIO app中做出表态,蔚来负责产品的李泰德及蔚来方面的法务部的法律专家从数据脱敏、加密存储,强化体验及电动车数据监控规范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综合说明蔚来ES8车内产生的所有数据都能够被有效的保护起来。

按照蔚来‘大当家’的说法,“ES8作为一台高科技产品,用于收集各类数据的传感器遍布全车,各位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李泰德则表示,”蔚来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将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并会被有效保护。“此外,他还分享了蔚来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具体操作。

1、数据脱敏,解绑身份信息。ES8的车内麦克风,仅在用户唤醒NOMI后,才与云端交互传输语音数据,其目的用于处理和回应用户需求。服务过程中,蔚来会收集部分语音信息用于产品自然语句的学习,目的在于改善蔚来的产品及服务,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蔚来所有的语音交互数据脱敏,和用户身份都是完全解绑无关联的,数据仅按需上传云端的语音引擎处理并形成NOMI的交互,并不会追踪到,也不会专门存储记录某一个用户的数据。

而车内广视角摄像头,仅在用户主动要求NOMI进行拍照时,才会按用户需要拍摄单张照片,且用户有保留或删除的自由选项,所生成的图片仅存储在车辆本地硬盘,由用户自行管理,后续蔚来也将提供用户主动掌握选择权的开关选项。

2、加密存储,过期绝不追溯。蔚来通过车载感应设备实时远程收集车辆操作、性能、状态及路况方面的信息,主要目的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为提升产品及服务品质,诊断并解决产品和服务的问题。这些数据都会有蔚来专属的服务器加密存储,且过期不可追溯。

3、强化体验,后续推送选项。结合用户和媒体的体验反馈,包括蔚来App的旅程默认关闭与手动开启功能,包括车内的语音/视频等一键隐私功能都将在后续不断迭代推送选项。

蔚来的法务专家则表示,”数据传输类型受控,属于国家为了安全生产与运营,强制电动车上传包括相关用户信息及日常使用、维修、保养等数据和车辆动态监控数据接入新能源汽车数据政府采集/监测平台。不过用户的帐号、用户昵称等信息则不会上传。数据使用目的受控,仅用于提供国家运营监控以及企业为用户提供基础服务。“

可以看出,关于用户担忧摄像头、麦克风”时刻处于偷窥状态“的问题并不存在,这些硬件只有在用户启动后才会工作。并且,蔚来还对那些存储的数据做了脱敏加密处理,且过期绝不追溯。

至于法务层面,纯电动车作为比较新鲜的事务,国家为了掌控其运行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会对车辆一些维修、保养与三电数据等信息进行监控,这是国家的强制监控,与蔚来等各主机厂无关。据记者了解到,一些纯电动车如果不安装行车记录仪等监控设备,是无法在北京等地区销售的。之所以出台这项规定,一面是为了安全,另一面是为了防止纯电动汽车骗补发生。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互联网隐私问题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4月份的”Facebook 8700万用户数据泄密事件“,让个人隐私保护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而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协同发展,汽车与互联网不可避免地相遇了,用户隐私问题自然也就延申到汽车行业。

其实,除了此次用户对蔚来隐私报以担忧之外,作为最早发力智能化的特斯拉,其早在去年就发生了用户数据泄密事件。2017年7月,网络安全公司 UpGuard 发布报告称,100 多家车厂的机密数据遭到了泄露,其中包括通用、福特、丰田与大众等一众传统车企,还有新势力特斯拉。

不过,即便车企用户数据也有泄露的风险,但相较于互联网公司,汽车厂家的安全防护更为完善。今年4月,美国科技新闻媒体Recode进行了一次有关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消费者对公司信任度的调查。

结果显示,在消费者最不信任的科技公司中,Facebook以56%的占比成为全世界保护隐私最差的公司。其次谷歌,但是民众回答不信任的占比仅为5%,表明谷歌仍然获得大部分用户的信任。

排在谷歌之后的其他公司依次是网约车公司Uber、社交网络Twitter、移动聊天软件Snapchat,还有苹果、亚马逊、微软与Lyft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榜单唯一一个汽车厂商,特斯拉隐私保护排名第二。

对于互联网用户隐私问题,乔布斯在世时作出呼吁:用户对自己的隐私拥有决定权。所以当美国FBI要求苹果破解已死亡恐怖分子的iPhone手机时,苹果选择了拒绝。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