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车销量榜:吉利逼近15万辆再创新高,比亚迪增幅放缓或下调年度目标
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再创新高,以130万辆的成绩实现同比24%、环比 10%的双增长,1-8月累计批发量更达893万辆,同比增幅34%,市场整体延续增长态势。
比亚迪虽以371501辆的8月销量保持领先,但其同比仅增0.2%,增幅大幅收窄,1-8月累计销量完成率也仅达原全年目标的51.5%。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可能将年度目标下滑1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利新能源,8月销量14.73万辆,同比大涨95%,其中银河品牌贡献卓著,单月销量破11万辆,极氪、领克也在高端市场稳步推进,稳居新能源销量榜亚军。
特斯拉、理想、埃安则陷入同比下滑困境。在头部车企承压之际,一汽奔腾与东风日产成为市场 “黑马”。整体来看,8月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车企的产品布局、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能力,正成为决定其能否在变局中立足的关键。
▍比亚迪增幅放缓, 吉利再创新高
比亚迪8月销量达371501辆,环比增长8.9%,同比仅增长0.2%,增幅较以往大幅放缓,市场增长动力面临阶段性考验。
在整体销量结构中,海豹、海狮两款车型成为绝对亮点,共同撑起销量增长的 “大梁”。数据显示,两款车型单月销量均突破5万辆大关,合力贡献超10万辆销量,占8月总销量的比例超26.9%,成功跻身比亚迪核心销量阵营。
王朝系列作为比亚迪的 “基石阵营”,依旧保持稳定输出:秦家族销量62561万辆,宋家族27132辆,元家族37046辆。海洋网方面,多款车型同样展现出稳健的市场表现:海鸥以 34204辆的销量成为海洋网的销量担当;海豚单月销量达21708辆,在小型纯电轿车市场保持竞争力;宋PLUS作为海洋网中的重要车型,8月销量仅有16055 辆,下滑严重。
从全年销量进度来看,1-8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282.6万辆,同比上涨22%,虽仍保持同比正增长,但增速已明显不及此前几年的高速扩张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8月底,其销量仅完成2025年最初设定的550万辆销量目标的51.5%,目标完成进度滞后。
据今日媒体报道,比亚迪已对全年销量目标进行调整,将原目标下调16%,调整后全年销量目标为460万辆。这一调整背后,折射出比亚迪当前面临的市场压力——不仅是短期销量增速放缓,更标志着其自新能源赛道快速崛起以来,即将迎来五年来最慢的年度增速。
吉利新能源8月销量达14.73万辆,环比上涨13.2%,同比大涨95%,创历史纪录,紧随比亚迪其后。
从产品矩阵看,吉利汽车的 银河依旧是中流砥柱。银河独立为品牌后,成为了吉利汽车新能源的销量主力,其8月销量达到了11.07万辆,同比暴涨 173%。若拉长时间维度,今年前 8 个月,银河品牌累计销量已突破 75 万辆,为吉利新能源全年业绩奠定坚实基础。
出色的成绩背后是是银河 “全价位覆盖” 的精准布局。星愿8月单月销量4.8 万辆,累计销量突破35万辆,坐稳细分市场 “销冠”;而银河 E5、星舰 7 EM-i 月销均销量持续过万,形成了银河的 “中坚梯队”;新上市的银河 A7 更一亮相便 “出道即巅峰”,首日大定破万、首月交付1.2万辆,而开启预售的银河M9则以19.38万起的预售价,24小时斩获4万台订单。
在高端市场领域,吉利旗下品牌同样交出稳健答卷。极氪品牌8月交付1.76万辆,环比增长 4%;成都车展首发的极氪 9X,以预售47.99万起的超豪华定位,1小时订单破4.26万台,呈现出爆款潜质。领克品牌同样表现稳健,8月销量2.72万辆,同比增长 21%,新预售的领克10 EM-P 24 小时订单破万,为品牌高端化发展再添助力。
▍特斯拉、理想和埃安同比下滑
作为曾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标杆”,特斯拉 8 月销量虽达 83192 辆,环比 7 月增长 22.5%,但同比下降 4.0% 的成绩,凸显出其在本土车企围堵下的增长压力。
不过,近期Model Y L正式开启首批交付,据北京某门店销售透露,自8月19日上市以来,Model Y L销售火爆,截至当日已订出12万辆,日均订单量近1万辆。若此消息属实,特斯拉9月销量有望再攀高峰。
理想8月的表现尤为惨淡,不仅以 28529 辆的销量在榜单中排名靠后,更出现同比下降 40.7%、环比下降 7.2% 的双降局面,成为榜单中降幅最大的车企之一。
不过,随着销服组织进入正常运营,L系列的势能将逐步恢复,叠加理想i6即将上市,理想的销量有望回暖。理想CEO曾发微博称其内心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理想在高端纯电赛道能“保五争三”,理想i6的目标是稳定后9000-10000辆/月。
埃安8月销量为27044辆,尽管环比7月微增 1.8%,但同比下降23.5%的数据,表明其正面临显著的增长瓶颈。从企业自身来看,埃安的产品布局相对集中在中端市场,而该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均在此投入大量资源,导致埃安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
此外,埃安在品牌建设与用户运营方面存在短板,相较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其品牌辨识度与用户粘性较低,难以在同质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面对当前局面,埃安亟需调整产品策略要么向高端市场突破以提升品牌溢价,要么在中端市场推出更具创新性的车型,才有可能打破增长僵局。
▍一汽奔腾、东风日产实现翻倍暴涨
一汽奔腾8月以14528 辆的销量、812.0%的同比增幅 成为榜单中的 “黑马”,如此惊人的增长幅度,既得益于前期较低的销量基数,更离不开其精准的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一汽奔腾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中高端市场,将目标锁定在入门级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针对三四线城市及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价格亲民、实用性强的车型。
同时,一汽奔腾依托一汽集团的渠道优势,在下沉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在车市竞争愈发激烈的8月,东风日产交出了一份极具冲击力的销量答卷 ——单月销量达11031辆,同比增幅高达324.8%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核心增长动力是燃油车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深厚品牌口碑与完善渠道网络,成功延伸至新能源赛道。
作为东风日产新能源阵营的核心车型,日产N7在8月迎来高光时刻,单月交付量突破万辆大关,达10148台,环比增长57% ,再度刷新自身单月交付纪录。自今年4月上市以来,日产 N7 的市场表现稳健,未出现上市初期的 “热度回落” 现象,还实现了交付周期的稳步缩短。
更重要的是,日产N7的强势表现并非孤立的 “单品成功”,而是以一己之力激活了整个合资新能源阵营的活力,为长期处于 “转型阵痛” 的合资品牌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路径。
从当前趋势来看,东风日产的新能源布局已初见成效。凭借 “燃油车优势 + 新能源突破” 的双重底气,东风日产有望在合资品牌新能源阵营中抢占更核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