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新能源车销量TOP20:比亚迪同比大降13%,长安、奇瑞首破10万辆
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 “冰火两重天” 的鲜明格局。
头部企业比亚迪虽以 43.6 万辆批发销量刷新年内单月纪录,却遭遇连续两月同比下滑,插电混动市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围攻,同比大降 31%。
而吉利、长安、奇瑞、长城和东风五大传统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集体创下历史新高,长安、奇瑞更是首次突破 10 万辆大关,同比增幅均超 20%。与此同时,特斯拉、理想、埃安等此前表现强势的品牌则陷入同比环比双降的困境。

▍比亚迪连续2月同比下滑,插混车大降30%
比亚迪 10 月批发销量再攀高峰,以436856 辆的成绩刷新年内纪录,环比增幅达 11.1%,持续稳居市场榜首。然而亮眼数据背后暗藏隐忧,该销量同比下降 12.7%,意味着比亚迪已连续两个月遭遇同比销量下滑。
从动力类型细分来看,销量分化态势显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成为下滑主力,10 月销量为 21 万辆,同比大幅下降 31%;纯电动车则表现亮眼,同期销量达 22 万辆,实现 17% 的同比增长,成为支撑整体销量的重要力量。

此次销量同比下滑的核心背景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随着吉利雷神电混、长城 Hi4 等竞品技术路线的持续发力,其在插混领域的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持续分流比亚迪插混车型的市场份额,直接导致比亚迪插混板块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面对市场挑战,比亚迪正通过高端化、海外扩张、产品优化三大维度主动破局。高端化布局成效显著,腾势、仰望、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销量稳步增长,不断拉升品牌价值与利润空间;海外市场拓展成果丰硕,9月出口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1.5 倍,成为对冲国内市场业绩压力、保障整体利润的关键支撑。
为进一步稳固市场份额,比亚迪近期密集推出多款改款车型,重点聚焦插混主力阵营,通过核心配置优化与价格下探的组合拳,强化产品竞争力。
11 月 4 日,中大型混动 MPV 2026 款夏正式上市,指导价区间 20.68-26.98 万元,叠加超级置换补贴后,限时售价下探至 19.68-25.98 万元,以高性价比为该细分市场注入新活力;
10 月 23 日,2026 款宋 L DM-i / 宋 Pro DM-i 双车同步上市,限时售价 9.98-15.68 万元起,两款车型在配置全面提升的前提下未升反降,性价比优势凸显;同日,2026 款秦 L DM-i 正式亮相,新车重点升级纯电续航与智能化配置,起售价降至 9.68 万元。
此次改款后,比亚迪宋系、秦系等核心插混车型价格成功下探至 10 万元左右区间,进一步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有望通过走量效应拉动插混板块销量回升。
▍五大传统自主品牌创历史新高,长安奇瑞首破10万辆

自主新能源品牌集体走高,10月吉利、长安、奇瑞、长城、东风创历史新高。尤其是长安和奇瑞,10月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实现品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0月吉利销量达17.7万辆,同比大涨64%,环比增长8%,占当月总销量的58%,稳居榜单第二。旗下银河品牌销量127,476辆,同比增长101%,贡献吉利新能源销量的 73%。
其他新能源品牌中,极氪交付2.2万辆,环比增长17%,极氪 001 与极氪 X 形成双轮驱动;领克销量超 4 万辆,同比增长28%,插混车型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品牌增长的重要支撑。

长安 10 月新能源销量达 10.7 万辆,同比增长 25%,三大子品牌形成差异化布局,其中启源与深蓝贡献核心增量。
深蓝汽车销量达 36,792 辆,环比 9 月的 3.36 万辆增长 9.4%,同比增长 32%。主力车型 SL03 增程冠军版凭借精准的续航配置与价格定位持续走量,新款 G318 硬派 SUV 正式发力。
启源品牌销量 11,637 辆,微型纯电车型长安 Lumin 仍在 4 万元级市场维持稳定份额,为品牌贡献基础销量。阿维塔销量 13,506 辆,环比 9 月的 1.10 万辆增长 22.8%,连续多月保持高速增长,阿维塔 11 与阿维塔 07 的高端产品矩阵凭借智能化配置持续吸引用户。

奇瑞新能源车销售 10.5万辆,同比增长 56.4%,首次单月突破 10 万辆,海外与国内市场形成双轮驱动。
奇瑞品牌销量 169,696 辆,与 9 月持平,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进一步提升,风云系列插混车型凭借 C-DM 混动技术持续走量,在下沉市场竞争力突出;捷途品牌销量 59,073 辆,环比 9 月的 5.66 万辆增长 4.4%,捷途山海 L7 等插混 SUV 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强劲。
iCAR 品牌销量 12,393 辆,环比增长 15.8%,iCAR 03 凭借个性化设计持续吸引年轻群体;智界品牌销量 12,810 辆,作为高端阵营新力量快速起量;星途品牌销量 9,494 辆,虽环比略有波动,但高端车型星途瑶光插混版仍在推动品牌价值升级。同时,奇瑞海外销量 126,434 辆,新能源出口占比持续提升,订单已排至 2026 年一季度。
▍特斯拉、理想、埃安同比环比下滑

10月特斯拉中国销量仅6.1万辆,环比大降超32.3%,同比下滑10%。从产品端看,特斯拉当前在售车型陷入 “旧款乏力、新款缺席” 的尴尬境地。Model Y L 三排座车型自 9 月上市初期短暂热销后,10 月订单量环比骤降;而 Model 3 改款车型已上市超 18 个月,外观、内饰未做重大升级,面对小鹏 P7i、小米 SU7 等竞品的 “智能座舱 + 800V 平台” 组合,产品吸引力持续下滑。
更关键的是,廉价版车型计划的搁置彻底打乱市场节奏。此前业内普遍预期特斯拉将在 2025 年三季度推出 20 万元以下的入门级车型,大量潜在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导致 Model Y、Model 3 的终端订单量在 9-10 月持续萎缩。从外部环境看,理想、问界、小米等同价位车型的围剿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作为 10 月国内新势力中唯一出现同比、环比双降的企业,理想汽车的销量下滑并非偶然,而是高端增程市场竞争加剧与产品周期切换叠加的必然结果。
从市场竞争维度看,增程赛道已从 “理想一家独大” 进入 “群雄逐鹿” 阶段。问界 M7 改款车型凭借 “华为智驾 + 大空间” 组合,直接分流理想 L7 的潜在用户;吉利银河 E8 以 “纯电 + 增程双版本” 策略,对理想 L6 形成价格压制。
从用户需求变化看,部分家庭用户开始转向纯电车型。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纯电车型续航里程普遍突破 700 公里(CLTC 工况),“里程焦虑” 对家庭用户的影响大幅降低。

埃安 10 月销量同比下滑 32.6%、环比下滑 7.2%,其核心问题在于过度依赖 A0 级市场,而该细分市场的持续萎缩与自身产品升级滞后,共同导致销量颓势。
从市场结构变化看,A0 级纯电市场已进入 “存量竞争” 阶段。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加剧,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首次购车时选择轴距更长、空间更大的 A 级车型。
从产品升级维度看,埃安在高端化与技术创新上的步伐明显慢于同行。尽管推出了高端品牌 Hyper 昊铂,但旗下车型销量表现不佳。在核心技术领域,埃安的弹匣电池虽具备安全优势,但在充电速度、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上,已落后于比亚迪刀片电池 2.0(支持 4C 超充)、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 255Wh/kg),导致产品竞争力逐步下降。
随着 2025 年进入最后两个月倒计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迈入全年目标冲刺阶段。11 月的车市将在新能源购置税免征政策收尾、第四批以旧换新补贴落地、广州车展新车集中上市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掀起新车密集发布、优惠力度加码的竞争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