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电百科 | 别再傻傻问我怎么区分销量/上险量/上牌量了!

“邓老师,车企的上牌量和销量有什么不一样?”“邓老师,为什么上牌量和销量会有这么大差距呢?”“乘联会和中汽协的数据有什么区别?”……每个月在发布《一电排行榜》相关文章之后,我的邮箱总会收到一些读者关于数据方面的疑惑。

今年6月,小鹏和威马曾先后发出过两张图,内容都是说自己是1-5月新势力的累计销量冠军。

image.png

image.png

这让原本就云里雾里的读者更加疑惑,也让我的邮箱收到了更多邮件……不仅如此,就连第一电动的小伙伴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不做汽车数据研究分析的大多数人,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确实比较模糊,因此我决定写一期《一电百科》,好好聊聊数据的那些事儿。(绝对不是因为已经厌烦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这篇文章🙂)

中汽协:官方认证的统计机构

为何会出现两个冠军?主要原因在于小鹏和威马选择了不同数据作为衡量标准,而这两个数据也是经常被大众混淆的销量和上险量。

销量的主要数据来源目前有两个,其中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汽协。

中汽协是2002年被国家经贸委和统计局联合授予执行汽车行业统计职能的单位。中汽协每月都会发布国产汽车产销统计,数据都是由汽车生产厂家上报。中汽协会发给各家车企报表,该报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业报表制度制定,属于工业统计,也就是说是生产领域的统计。

根据工业统计的原理,车企生产的新车,只要卖给经销商,就算完成了销量,因此,在中汽协的统计口径里,汽车销量是批发给经销商的数据,而不是卖给终端消费者的销量。

image.png

乘联会:来自民间的人气统计机构

另一家也会每月公布车企销量且在业界声量更大一些的组织就是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

根据其网站介绍,乘联会成立与1994年,由上海大众、神龙汽车等七家轿车生产厂家发起,原名全国轿车市场信息联谊会,后更名为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相较于拥有官方认证的中汽协,乘联会更像一个民间组织,它不具备汽车统计资质,没有国家赋予的行业统计和发布职能,仅仅是汽车企业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但由于其发布时间都抢先在中汽协之前,同时发布的内容更有利于媒体解读和传播,因此乘联会的影响力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由于乘联会的数据同样是由车企自己上报,同时不像给中汽协上报数据时需经有关部门核对,要负法律责任,外界对于乘联会的印象是随意性更大,数据的水分也更大。

目前乘联会每月发布的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中有两个销量数据,分别是综合销量和批发销量,根据官方注解,这两个销量分别是零售销量和批发销量。

image.png

image.png

按理来说,零售销量比批发销量能更好的反映车企真实销量水平,但由于该数据依然来自企业自报,且上报的终端销量多来源于4S店,部分4S店为了自身利益也会上报虚假终端销量。

业界认为,真实的数据,应当由第三方发布提供,中汽协、乘联会的数据完全依赖想要听别人家真话,自己却不想说真话的企业自报,弊端不言自明。

那目前究竟有怎样的第三方数据能较真实地反应车市呢?

那就是威马提到的上险量。

上牌量:一直未公布的第三方数据

在说上险量之前,我们先说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上牌量。

消费者在买到汽车后,首先要缴纳车辆购置税和交强险,然后到交管部门办理牌照才能上路行驶。税务部门、保险部门和交管部门掌握的汽车纳税、上险数据和上牌数据,就是汽车终端销售数据。

但多年来,公安部掌握的上牌量一直只售不公开且价格不菲,外界一直呼吁公安部公开上牌数据,但都未果。后来虽迫于压力停止数据销售,但时至今日,这一数据始终未对外界公布。

其实早在2010年5月,除了中汽协和乘联会以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也开始发布月度产销数据。

中汽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汽车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每一辆新车下线,企业生产线便会实时自动打印一张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关信息也会立即同步到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新车上牌时,各地车管所都要与中汽中心核对发动机台架上的车辆识别码和汽车出厂合格证编号,每上牌一辆新车,中汽中心车辆识别码数据库就会自动核销掉一个。

当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个销量数据基本与上牌量无异。但中汽中心的数据也存在短板,比如各地车管所给新车上牌后都自动核销了车辆识别码,中汽中心无法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车管所发过来的信息,因此不能做区域销量的统计,还有厂家为了销售方便更改合格证,出现一车多证、农村地区有些自用车不上牌、出口汽车没有合格证等等情况。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个月,中汽中心就宣布停止发布产销数据,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计算机系统升级,无法形成统计数据,同时,每个月对外发布汽车产销数据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大。但业界普遍认为是由于中汽中心动了别人的奶酪,迫于压力不得不暂停业务。

上险量:更接近终端用户数据

之后中汽中心数据中心便与保险部门合作,利用汽车交强险数据,得出了第三方汽车终端销量数据,也就是上险量。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交强险属于法律强制险,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都应依法定程序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更是把交强险作为申领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必须条件,不交险,不上道因此上险量数据实际上就等同于上牌量数据。

但由于中汽中心不具备汽车统计职能,为了避免纷争,中汽中心的数据不对外公布,只供车企内部参考。

如何看待销量和上险量

其实对于销量,不必直接贴上“虚假”的标签,正常情况下,中汽协和乘联会发的数据基本准确,从中也能对每月的汽车市场有一个大概认识。同时将销量和上险量对比起来研究,往往能得出厂家以至车型更真实的销量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销量远远大于上牌量时,基本可以判断这家车企注了水。

比如根据乘联会数据华泰汽车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5.2万辆,但2018年的上险数据仅仅不到900辆,其中水有多深可自行体会。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早在2011年,华泰就发生过因数据造假被中汽协统计“清零”事件。看来过了这么多年,这家车企依然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产品打磨上。

其实在销量和上险量的统计口径上做文章,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增添疑问之外并没有什么益处。中国作为一个汽车生产销售大国,却始终没有一个公开公正的第三方数据向行业以及大众来真实地反应这个市场,这一点着实有些尴尬。什么时候汽车行业和普通消费者能不花太大代价就能准确了解和把握市场发展和需求,让决策更加有据可循,将会是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邓娅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