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1全球供应链大会|亿纬动力蔡金书: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路径

10月11-1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

在12日上午举办的动力电池主题峰会上,湖北亿纬动力副总裁蔡金书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路径。主要分成四块,首先是发展的驱动力,其次是行业的速度和规模,再次是海外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最后是机遇和路径。

图片 12.png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先介绍一下,我来自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和亿纬动力的关系,亿纬动力是亿纬锂能的动力和储能事业部,亿纬锂能有20年的历程,今年正好是20周年庆,在这个过程当中做了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到现在的动力储能电池,锂原电池是全球出货量第一,18650的锂离子电池今年出货6亿只,明年计划是17亿只,后年会更多,因为我们的优势产品扩大了市场规模。现在谈到动力电池,亿纬动力是全产品线,从方型磷酸铁锂,方型三元,大圆柱,以及软包电池,跟SKI做的一个很成功的合资企业,亿纬的特征就是全产品线开花。

受百人会的委托,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路径。主要分成四块,首先看一下发展的驱动力,看一下行业的速度和规模,以及我们海外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最后谈一下机遇和路径。

昨天谈到了很多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我这儿列举了几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蓝色的柱子就是工业化程度发展的反映,也是碳达峰的反应,中国碳中和的时间窗口仅为其他国家的50-80%,意味着中国需要在50%的时间内完成100%的碳中和任务,需要快速的政策驱动,正因为这样的快速政策驱动,中国会在这次新能源革命中成为一个中坚力量。

简单地梳理一下碳达峰,碳中和的行业相关,跟动力电池相关的,一是交通,路径部分是终端电气化,另外就是节能提效,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在生产过程当中节能提效很重要。回归到供应端,就是氢燃料电池,这也是各个电池企业都在发展的新技术。全球乘用车的市场规模,彭博社做了一个预测,2030年预估新能源车渗透率45%以上,禁售时间,我列了一下各个国家的禁售燃油车时间,意味着当下禁售的时间即为渗透率那一刻是100%的,卖出的每一辆车都是新能源车,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如果是3700万辆,60度电核算,会有2.2TWh/年的电池需求,意味着1.2万亿/年的市场。

现在谈一下欧洲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三个因素,电池技术进步是一个必然,我强化了一个经济性和安全性,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安全是天然属性,生来就应当安全,刚才张总也提到了,不会发生任何的安全事件,这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另外就是成本,经济性,既然要完成新能源革命,意味着经济性强大的力量,才能拓展完成这次革命。

另外就是用户观念的变化,燃油车二手车保值率必然是下降的,因为这是一个夕阳产业。政策推动,当然我们看到了车企转型,传统车企,百年车企的转型,造车新势力迸发的力量,还有新能源车的激励政策,对于购买者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供需,谈一下欧洲市场,第一季度有45.3万辆车,中国是44万辆,第一次超过了中国的新能源车的注册量,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14.7%,我们8月份的统计,中国新能源车的销售量是大于19%的,意味着中国当下那个月已经实现了渗透率19%。这里展示了1-8月份全球动力电池厂的装机份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占了一半,中国在这次新能源革命当中是一个中坚力量,不可否认。欧洲的工艺现状,今年除了芯片,还有电池的短缺,电池荒,多家车企已经发生了停线,中长期缺口反而是加剧的。对于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现有的动力电池产能不足30GWh,没有欧洲本土的企业,待会儿我们会讲一下欧洲本土的企业。电池的供应紧缺会引发一场新的格局的变化。

欧洲的欧盟做出了一些策略,首先它是在2019年的时候资助了251亿人民币的补贴计划,主要的补贴方向是技术研究和创新。在2021年的时候做了220多亿的公共补贴,也是强化欧洲的一个动力电池供应链,现在一直在扩建,总数达到38个,计划未来可能是1000GWh的量,包括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也提到了不再依赖进口电池,我们要想出海,要了解海对面是什么样的想法,我这里给大家一句话,动力电池供应链即是价值链,又是生命线,战略上他们有他们的策略。

欧美动力电池供应本土化的进展,拜登延续了奥巴马的政策,宣布了1700多亿电动车的扶持计划,建立新能源的供应链,这是美国的情况,美国有特斯拉这个强有力的角色在,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动力电池的规划,这个是很清晰的路线。对于欧洲大陆,首先法国是空客电池战略,Stellantis和SAFT合资成立ACC,德国也是计划2030年满足全球30%的电芯需求供应。在这个表里面强化了两个企业,在欧洲一个是挪威的Northvolt,现在大家给它的定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动力电池企业,得到了欧洲投资银行,包括车企大量的投资。法国的ACC也是得到了政府13亿欧元和奔驰入股的33%,这是两个着重要提的企业。

海外厂商在欧美的产能,我们可以看到,当下投产的情况,有SKI,SDI,以及规划的产能,数据预测是2023年之前,欧洲对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预计达到406GWh,可是供应只有339GWh,意味着16.5%的市场短缺。2025年这个供应短缺进一步扩大到40%的缺口。

看看大家都做了什么样的策略?刚才我提到的Northvolt, 稍微分析一下这个企业,对我们的出海有一定的策略的落地。亚洲电池企业围猎的现象,欧洲是想办法自给自足,Northvolt的融资能力非常强,2017年到现在四年融了35亿欧元,Northvolt同样希望建立电池产业的人才池,包括化学体系,技术方面的,工厂建设,供应链管理,以及跨国人才。大众展示的信息,产品方案是方型,是它的主流产品,为什么我们亿纬做方型,软包,圆柱,全产品链开花,因为现在我们不能确定哪个产品是最好的,各有各的市场。另外,Northvolt是一个后进入者,比起松下,SKI这些企业,没有个过程,没有一个历史,就是没有一个小步迭代研发的条件,它就想弯道超车。我在美国参与的波音项目,做锂金属电池的收购了那个企业,那个企业是美国国家实验室当中出生的企业,所以它想弯道超车,它知道自己是后进入者,另外它只能作为跟随者,跟随主流。Northvolt进入了成本竞赛,但是它的成本优势也只能在欧洲市场,与中国市场相比,欧洲的人员、工厂、物流、碳排放方面的成本远高于中国。Northvolt最初打了低碳、绿色的竞争力,事实上这个优势并不明显,因为在中国所有需要使用的能源都在倾向清洁能源,所以这个优势不太明显。

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官方的表,我也标注了一下亿纬锂能,我们做了20年的电池,这是我们的规划,包括我们的领头羊,宁德、LG、中航这些企业。2025年后,行业的总规划产能大概达到3.15TWh,现在到2025年,是动力电池产能的规划六倍以上,而且这不完全包括海外的计划,因为海外的落地稍微慢一些。

中国动力电池国际化的动因,主要是四块,寻求市场,全球九千多万辆车的销售1/3是在中国,2/3是在境外,另外就是要领先进入国际市场,因为在这十几、二十年的历程当中,中国已经积累了电池的能力,意味着我们的直接原因是拿到订单,或者是项目定点,这些国际项目基本上是七年的生命周期,从最早的ABCD样开始是九年的时间,是长单,和海外客户形成类似战略合作的方式,这是直接原因。

另外就是寻求效率,就是需求和供应靠近,这是成本最低的,包括这些电池企业给欧企在欧洲就近配套,这是做的出海的直接原因。另外就是贸易壁垒,大家知道美国的贸易战,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这是大家想要规避的事情。

寻求资源,在欧洲,刚才也提到了,欧洲还是欢迎中国企业,不管是动力电池企业,还是原材料端的企业去那里建厂落地,人力、自然资源,另外就是全球战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构建全球化的经营优势。整个大的市场环境是中国的锂电材料和设备全球化配套的加速,整体的环境是往外出海的趋势。

我简单总结一下国际化路径和竞争力,核心要素就是可复制性,我们现在不停建厂,包括亿纬现在在惠州、湖北、启东、盐城,还在规划其他的事情,我们公告了再说。核心的要素是可复制性,必须最高效地把这个厂构建起来。巨额资金更不用说了,每一个GWh至少两三亿人民币,在欧洲可能会更贵,如果建一个十几GWh的工厂就是二三十亿。客户订单,这是必然的,动力电池行业跟消费类电池还不一样,是拉动型工业,订单拉动的,并不是做库存推动的。人才,在任何一个科技行业,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实现路径,规模、技术、运营、清洁能源,我强化一下清洁能源和回收,刚才Northvolt的绿色,在中国的电池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寻求水力发电的能源,回收也是实现二氧化物碳排放非常重要的路径。

竞争力指标,对于每个动力电池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成本,经济性,只有经济性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次新能源革命才能完成。性能,还是回归到安全,安全是动力电池的天然属性。碳排放,相当于是显性的市场,是动力电池的市场,隐性的市场就是二氧化碳的双碳市场。

通过整个工厂的演变来展示一下定制工厂和超级工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是20GWh的工厂,意味着百亿以上的规模。工厂的建设规模关联到路径和核心要素,客户订单,有了客户订单,你再去定制一个工厂,钱是随时都需要的,另外就是可复制性,从中国这个城市的20GWh,复制到任何一个城市,复制到欧洲、美洲,可复制性一定要强,包括团队管理的可复制性,这样可以提高效率。规模,更不要说了,而且2022年是20GWh,未来可能还会更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出海方面我们认知到的,国际化与产业链的布局,加强产业链合作协同,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为的是保障关键资源的供应和成本的规划。其实在21世纪的企业,大家认为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我们看到这张图,画了从锂矿,镍钴矿,到主材,到磷酸铁锂,到三元,以及到后面的回收端,我们企业都有在做,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的动作,大家知道成本最优的是盐湖锂,Tier1的材料都有在做布局。另外就是回到回收端,因为最终的成本最优的供应链是闭环或者是半闭环供应链,回归到中间的四个字,资本投入,这需要百亿以上的资本投入。产业链的布局,关联了刚才我说的核心要素路径的四块,成本,动力电池当中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质量也是设计出来的,从技术端,成本可设计。回收,大家看到了镍钴锂,甚至是NMP这些。供应链资本,回到供应链规划所需要花的资金,还有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达标的两条路线,回收材料的使用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快速的电池端的车厂的需求,带动电池端的扩产,紧接着快速产业链的回应,大家看到了2025年以前,正负极等各大主材同时会增加5倍以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欧洲要求新能源供应链本土化,他为的是复制中国的电池产业链,这个是有深层的战略意义的。他可能宁愿选择在欧洲本土采购更贵的电池,但是他需要我们的供应链过去。另外这些持续在扩大中,包括一些企业已经在国外建厂。

电池材料供应链海外建厂的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分布了欧洲大陆,考虑到地点、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各方面建了一些厂,几大主材都已经陆续落地。

我做了中国电池相关企业国际化SWOT分析,优势是强大的供应链和合作关系,这是在中国二三十年的积累中,或者是更早的产业积累当中建立起来的。另外是规模化供应,效益领先,刚才大家看到了20GWh的工厂,百亿的工厂,只有这样,折旧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才是最低的。产品类型广泛,全面开花,技术实现部分领先,研发成本低,这都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相关材料企业出海的优势。

劣势就是国际车企合作配套经验不足,以往是吸引外资,现在我们要出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经验不足,文化差异和工作方式的差异,政治环境、排放、基建、专利纠纷,我们在国内可能建一个工厂,很快,八个月,十个月,但是在境外就没那么容易了,企业文化、人才管理和客户要求等所有与文化相冲击的东西都要面对,面对就需要时间成本各方面。

我们的机会,市场规模大,大家也看到了,2/3的市场在海外,1/3在中国,价格敏感度低,我们应该也知道,中国的竞争,很多时候是把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方式,但是在欧美企业里,他认为你的价值,就给你应有的价值的额度。出海是一流Tier1的必经之路,过去这两年当中,一些车企的自燃,展示出来的机会,领跑者不等于领先者。国内车企及供应链陆续出海,这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的威胁,各国对本土产业链的保护及本土化要求,我们也有一些境外的企业直接要求你的采购链里的65%的价值需要在本土采购,意味着我们必须得出海。欧美企业自研的制造计划,包括特斯拉做自己的电池,ESG的要求,供应链的成本,工会,法规,甚至疫情现在也成为一个新的影响。

最后一个是展示一下出海国际化形式,这是当前的主流,另外就是海外设厂的方式,独资、收购、战略联盟,横向、纵向,往上下游纵深,这就是国际化的形式。

大概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王鸣幽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