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分子”宁述勇遇到长城“转型进行时”,谁将如何被谁改变?
两个月前的北京车展后,宁述勇离开了观致。昨天,他加盟长城汽车的消息终于在圈内媒体的猜测中尘埃落定。
对宁述勇来说,这是他充满挑战的人生中又一次主动选择的挑战。
对长城汽车来说,这是“魏式管理”的反思和其即将被重塑的表现之一。
资深职业经理人的“准备”
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宁述勇精彩的职业生涯:
进入汽车行业前,宁述勇曾先后在新华社总社、新华社菲律宾分社、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和陶氏化学公司亚太区工作;
拥有6年新闻报道和10年通信行业工作经验;
历任中国区公关总监、中国区副总裁和亚太区公共事务总监等职务,是索尼爱立信中国创业团队成员之一。
这些履历看似跨度大,但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需要较强的沟通传播能力。而传播和公关,正是宁述勇从学习、熟悉到最后精通的领域。
从专业上看,宁述勇是一个“激情学习者”,他要求自己在不断精进中学习,在不断学习中精进;而从就业领域上看,宁述勇又是一个“不安分子”和挑战者,他在不断拓展自己发挥作用的领域。
对此,宁述勇曾说:不希望在一个很成熟的企业环境中工作。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宁述勇毛遂自荐,随即成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发展中的关键人物。
从IT圈到汽车圈,宁述勇曾被记者问,“你能行吗?”宁述勇的回答也很直率,“一边干一边学。”
在沃尔沃七年,宁述勇和沃尔沃相互成全。
在沃尔沃传统的品牌标签“环保”与“安全”基础上,宁述勇与团队打造了“人性化科技”新标签,使沃尔沃赢得国内不少高知和互联网客户的喜爱。
而在这个过程中,宁述勇也成长成为一位合格的国际化汽车行业高级经理人。
带着在沃尔沃、以及此前IT行业的传播公关经验,2017年上海车展后,宁述勇加入了更有挑战性的观致汽车。
彼时观致正要重返大众视野,如何打造这个国际化的中国汽车品牌,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在“疯狂的观致”不错的开局后,还没有来得及大展拳脚,宝能资本的引入就打乱了宁述勇为自己规划的这条路径。
他选择了离开,然后选择了同样有挑战性的长城汽车。
长城迎来首批职业经理人
继文飞之后,宁述勇的加盟让业界开始琢磨,魏建军一定是要搞什么了。
首先,先后两枚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加入,在长城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此外,两枚大将又都在市场传播领域卓有建树,而长城之前的名声却是——不重视市场营销。
不难看出,过去几十年魏建军式管理或将开始重塑,而长城汽车也正在试图朝向国际化、现代化企业转型,国际化职业经理人才的引入是第一步。
这与2010年后的吉利有诸多相似之处。
彼时,李书福带领吉利从0做起初具规模,但是野蛮生长后面临核心技术短缺的发展困境,同时也伴随着人才不断流失的阵痛。
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入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才,吉利才慢慢完成由传统型企业向现代型企业的转变,直至成为今天的中国自主品牌代表。
反观今天的长城,在SUV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却日趋激烈的同时,长城在SUV市场的地位遭受来自自主和合资的多重冲击,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而其曾经战略性放弃的轿车市场,自然也无法帮衬长城如今的销量和利润。
从粗放增长到如今面临SUV市场的红利消失,长城同样走到了一个必须改变以求生存的境地。
而除了传统车型项目,去年WEY的首款高端车VV7推向市场,今年与宝马牵手共同研发MINI新能源车,这些新项目的启动都需要长城尽快完成向现代型企业的转变,以及引入大批国际化人才。(如果说WEY品牌有严思坐镇,那么MINI新能源项目在宁述勇到来之前或许都没有一个能够跟宝马方面对话的公关人物。)
所以,今天的长城就如吉利当年一样,需要“断腕求生”向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型企业转型。
如何完成这种转变?对长城来说,就要从改变“魏式管理”方式开始,摒弃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培养市场意识、国际化视角和人才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文飞和宁述勇就恰好经历了吉利那个转型阶段,理论上看,这两位良将的加入对长城的意义无疑是很重大的。
破天荒引入职业管理人才这件事,代表魏建军希望开启一个长城的新时代。
但在实操层面,长城变革“断腕求生”的决心有多大?魏建军能否为这两位良将提供足够大展拳脚的舞台?文飞和宁述勇能否成为长城不流失的人才而帮助长城完成这次蜕变?
谁将如何被谁改变?值得期待一下。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亿欧,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