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书福的阳谋

2018年8月22日,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收53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净利润66.7亿,同比增长54%。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同比增幅仅为3.4%,而吉利上半年售车76.6万部,同比增长44%。

图1

自主品牌龙头,净利润连年翻番

1996年,李书福退出摩托车生产,在浙江台州乡下的临海基地买下800亩荒地,建造汽车厂房。1998年,吉利第一辆汽车在临海下线。2000年,吉利豪情获得中国第一张民营企业拥有的轿车生产许可证。

2008年7月起,吉利汽车制造业务全数并入吉利汽车(00175.HK,原名国润控股)。历时5年,李书福的这盘“大棋”终于收官。

2009年、2010年吉利汽车营收分别达到141亿和201亿,同比增幅分别为228%和43%。

2011年起,吉利汽车业绩连年萎靡不振,2014年营收217亿,仅比2011年增长3.7%。

2015年起,吉利汽车营收连续跨越300亿、500亿、900亿三个关口。2017年营收928亿,同比增长73%。

图2

2017年,吉利汽车销量达124.7万辆,同比增长63%,超额完成110万辆的销量目标。年初吉利公布了2018年158万辆的销量目标,较2017年增长27%。

截至2018年6月30日,吉利汽车销量达到76.7万辆,同比增长44%,完成全年计划的48.5%(2017年上半年完成全年销量的42.7%)。按计划,2018年下半年吉利将推出多款新车,全年销量有望接近甚至突破180万辆,较2017年增长44%,坐稳自主品牌龙头宝座。

图3

吉利汽车营收增速明显高于销量。以2016年为例,销售增长50%,营收增长78%,说明单车销售价格提高了,折射出吉利汽车质量、品牌的进步,这比销量增加更值得重视。

2014年之前,吉利汽车均价不过5万元出头,是典型的低端产品。

2017年,单车均价上升到7.44万元。其中起价7.78万元的帝豪GS和起价7.88万元的帝豪GL在总销量中的占比仍然高达41%,两款车合计卖了51.2万辆,仍然是当家品种。

但相对高端车型的畅销趋势已经显现:单价9.88万至15.88万的博越全年销售逾27辆;单价15.88万到22.08万元的领克01(与沃尔沃合资生产),上市当月销量就超过6000辆。

图4

2014年吉利汽车毛利润率较2013年降了2个百分点,每卖一辆车只赚9500元。2017年及2018年H1,毛利润率显著回升,每卖一辆能赚1.4万元。

尽管单车售价逐年走高,但吉利仍然是主打性价比的低端品牌。以2018年卖了6.2万辆的新远景SUV为例,“1.4T+CVT”版配备9英寸高清触控屏、语音控制、高清行车记录仪、360度3D合景影像系统、胎压监测、电子驻车、内置高德导航、海量音乐免费在线畅听……100多万的豪华SUV不见得有的“黑科技”,吉利10万以内全给你!

形象地说,吉利就是汽车中的小米,但毛利润率高于20%。

图5

过往12个月(2017年H2及2018年H1),吉利销售汽车148万辆,净利润131亿,最新市值折合人民币1273亿,市盈率9.7倍。

2016年、2017年,吉利汽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6%和108%,净利润连年翻倍的企业,市盈率不到10倍。

“蓝色行动”坐等渔翁之利

2015年11月,吉利宣布开始实施“蓝色吉利行动”。这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2020年之前新能车销量占比达到90%。2016年,吉利汽车将蓝色行动细化为:纯电动汽车(EV)占三分之一、混合动力车(主要是插电PHEV)占三分之二。

但“蓝色行动”实施以来,相对更加耗能的SUV销量暴涨,2018年H1吉利SUV销量达31.9万辆,占比41.6%。

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到SUV的零头。2018年H1,吉利销售新能源车1.44万辆(比亚迪达7.1万辆),占比仅为1.9%。5年计划只剩下1年半,吉利新能源车占比距90%的既定目标却越来越远。

图6

情怀是情怀,实利是实利,既然SUV有市场就拼命卖。

按目前的趋势,吉利汽车年销量将在2020年前超过200万部。如果90%为新能源车,吉利一年就要卖180万部。乐观的估计,2020年全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才200万部。“蓝色动力”的目标根本不现实。

吉利蓝色行动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在坐等动力电池供给出现过剩。吉利没有在第一时间涉足投资巨大、周期长、技术不确定性高的动力电池生产,而是“鸡贼”地坐等电池产能增长、成本下降和技术路线“落听”。

2017年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出货量约为10Gwh,按计划2020年将达到50Gwh。2018年末,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将达26Gwh,现正着手将这块业务拆分,为其它新能源车企业供货。宁德时代占据龙头地位,比亚迪可以自产自销,“钱途”一片光明。

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分别提出2020年产能达60Gwh和20亿Gwh的宏伟规划。加上其它玩家在各路资本催动下报出的数字,动力电池出现产能过剩的概率不小。

看起来盲目投资的老毛病又要发作。早早下手,投几十上百亿,建立“雄霸天下”的产能,“到时候你们都得来求我”,大佬们就爱这么想,不幸的是他们经常“想到一块儿了”。钢材、水泥、玻璃……不说这些远的,光伏、晶硅、风电这三个与新能源相关的领域都是盲目投资的重灾区。

李书福的冷静值得钦佩。直到2017年4月,吉利与LG化学签约,才算正式投入电池生产基地建设。自己掌握一部分产能,伺机从杀红眼的电池厂“薅一把”。

待动电池总体产能过剩之时,把销量好的燃油车型逐一“混合动力化”,迅速提高新能源车占比,这是吉利的如意算盘,也是阳谋。

但李书福也有误判的风险。《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系统比能量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300Kwh/kg是很高的指标,宁德时代、比亚迪们都得“垫脚尖儿”。不达标的动力电池一不许配备电动车、二不发补贴,盲目上马的项目将胎死腹中,动电池供给紧张。#王传福笑了、李书福哭了#

混合动力更适合国情

吉利在“蓝色行动”规划中将三分之二新能源车设定为混动,大有深意。

首先是“混动”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少。纯电动车续航至少300公里以上,电池容量最少60Kwh(即60度电,每百公里耗电20度)。插电混动车纯电续航50公里~100公里即可,电池容量减少67%~83%,大幅降低吉利对动力电池供给的依赖。

其次是新创造车不敢玩混动,不会来搅局。纯电动车零部件大约比燃油车少30%,混动车却是燃油车+电动车,零件比燃油车更多、技术更复杂。连特斯拉都只敢造纯电动车,何况中国的数百家“新创造车”企业。吉利主推混动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燃油车、电动车设计、制造领域积累的经验。

最后是插电混动更适合国情——“有电用电,没电烧油,远离里程焦虑”、“上班通勤用电省油钱、节假日自驾跑长途用油不愁找不到充电桩”……最早购买电动车的主力是大城市摇不上号的群体,而且当时政府补贴力度也很大,他们的主流选择是纯电动车。现在北京等城市纯电动车上牌也要等六七年(北京现在申请要等到2025年以后),补贴也退了坡。与同档次燃油车相比,混动车虽贵了一点,但动力性能更强(5秒破百不是梦),有补贴可拿,还能省油钱……总之燃油车主换车时有充分理由考虑混动,他们将成为新能源车的主力消费群体。

仅以北京为例,燃油车保有量约为580万辆,假设每年更新10%,其中一半选择混动,市场规模达26万辆/年,十倍于每年的新能源车牌照指标。按单价20万~25万计算,年销售额520亿~650亿。

2018年H1,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35.5万辆,同比增长70%。纯电动车份额为63%,插电混合销量翻了两番,占比达到23%。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过于苛刻

靓丽财报发布后,吉利股价连续三天呈“十字星”,愣是纹丝没动。2017年吉利汽车超越长安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不仅如此,吉利还超越丰田、日产、别克等合资品牌,夺得全年总销量第三名(前两名是大众和本田)。

当时资本市场给过一拨“热烈的掌声”,吉利汽车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港元。但没过多长时间股价就大幅回落,半年间市值蒸发1000亿港元。吉利在新能源车领域进展过于缓慢是重要原因。

自主品牌只有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这是行业内外的共识。再说全面禁售燃油车是早晚的事,自主品牌不值得“死磕”。燃油车不过是“药引子”,用以在汽车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环节积攒经验教训罢了。

所有这些“历练”非常非常重要。没有燃油车生产、销售经验的“新创造车”玩家(如蔚来)很难拿出可靠的产品并批量交付。最新消息,特斯拉千辛万苦交付的5000辆Model 3,其中4300辆要返工,召回率高达83%。边试制边生产,由江淮汽车代工的蔚来,据说2018年内要交付上万辆,祝好运。

比亚迪的路径很清楚,拿燃油车练手之后,逐步All in新能源车。吉利却“流连忘返”于燃油车,2018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1.8万辆,排名第7,与第一名比亚迪的7.1万辆相比天差地远。

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宣称2020年新能源车占总销量的90%。结合吉利汽车总销量目标,2020年新能车销售将达180万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大概率会落空。

吉利在动力电池方面也后知后觉,在售几款电动车均由宁德时代供货。2017年吉利新能车销量仅为2.5万辆,如果两三年后要达到50万辆、100万辆、150万辆,动力电池哪里来?

吉利“乐不思蜀”大造燃油车,电动车进展缓慢,被资本市场冷落;比亚迪新能源车一骑绝尘,燃油车销量下滑,被资本市场冷落;特斯拉被逼得要退市,找不到接盘侠又只好说先不退。

资本对新能源车企格外苛刻,有一个因素值得思考:

投资机构一贯重视专家意见,资深人士做顾问、当外脑者大有人在。当年数码照相技术刚刚兴起时,请教摄影器材领域的专家会得到什么?

如果电动车大行其道,汽车制造行业在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冷却、燃油供给等方面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数以万计的专利将成古董。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专家对特斯拉们会有什么好话?

偏偏与高度成熟的燃油车相比,电动车槽点吐不胜吐,连交付都成问题……

吉利汽车的打算是不“扛大旗”、先尽可能生产燃油车赚钱,安生立命,以待天时。

来源:虎嗅APP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