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顿新能源杨晓伟: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技术路线回归正路
12月16日,第九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GNEV9)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桑顿新能源常务副总裁杨晓伟在动力电池分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很多人关注补贴明年退多少,我的观点不一样,如果要退一下退到底。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最终的产业路线、技术路线回归正路。如果不发或者是少发将是一个问题,所以代表行业呼吁,政府要说话算话,这样让更多的企业都能够扛的过去。
以下为桑顿新能源常务副总裁杨晓伟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今天站在舞台上代表公司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优势和市场机会”。
讲三个方面:
第一是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优势。
第二是和上午以及刚才前几位专家或者是企业界朋友对未来市场的看法。可能会有雷同,但是花开各表一枝。
第三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桑顿新能源。
一、发展历史
回顾一下圆柱型、方形、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是索尼公司发展的,离不开特斯拉以及配套松下的电池系统,特别是近几年装机量在全球很高。这是电动汽车的一枝独秀,不能代表全部。方形电池在2000年SDI,从动力电池开始引进,这是方形的鼻祖。伴随着行业大力的发展,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离不开排名前几位公司的贡献,看未来乘用车的增量会逐渐的增加,后面有片子介绍这句话的意思。软包电池起步比较晚,2017年AES机将手机软包电池装在日产的Leaf,这个过程中开始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上的试水,纵观软包电池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靠前位包括LG有名的电池企业研发和市场的推广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知名电动汽车企业和车型的市场推广,都和软包动力电池息息相关。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软包动力电池有或多或少的优势,尤其是在轻量化方面,同样的重量下比较比钢壳轻40,比铝壳轻20%左右。同样的尺寸规格下比钢壳高出15%,比铝壳高出10%左右。另外在安全和性能方面都有良好的突出表现。
回顾一下2018年1—11月份不同材料的装机占比,三元电池占比高于其他的型号,大概保持在60%左右,7月份达到了70%。而三元装机里边乘用车的占比略高,三元电池的占比也就越高。再看一下不同外形电池装机量占比,1—11月份软包电池基本比较平稳保持在14%左右,而在乘用车市场软包保持在18%左右,不温不火。实际上,这里边三元在软包电池占比70%左右。
2017年全球以乘用车为例软包占的比例非常大,大概占37.4%,而国内Top20电动乘用车相比也有47.9%的比例。随着乘用车的快速推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将大有释放空间。
二、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
当前受“贸易战”等影响,大家都在喊冬天、喊寒冬。我想从另外的维度来讲一下,《十九大报告》里,总书记讲“我国已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最近华为的高端被无辜的拘禁,在上周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做了阐述,“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不是贸易冲突,而是美国想遏制中国的创新。所以在寻找蓝海过程当中,我们的高速铁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打造另外的场景,使创新为驱动的国际竞争新的舞台。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红利,全球都在推出相关的产业政策。中国在过去十年以来,更是在电动汽车发展上系列的推出了这样大的政策。刚才前面的孟总已经讲了一些。电动汽车在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决策?刚才明天氢能的王总主动介绍了一下氢能电池,我不反对。昨天晚上有一个朋友发了一个贴子,尼桑要将70亿的利润抽回日本本土,我们的传统汽车多数核心技术和绝大多数的利润都被国外掌握,理论上讲氢燃料电池起步也比较晚,或许我们也没有掌握绝对大多数的核心技术。但是纯电动的技术、包括动力电池、电池装备、上游材料、整车企业,应该说现在技术还是有系统化的储备,同时市场在中国。因此,纯电动化电动汽车将无疑是巨大蓝海里面的重要引擎。
另外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的汽车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在这过程中回顾一下数字。左上角的图是截止去年年底中国移动手机终端的用户达到8亿多,这里面在座的很多都是双卡、双待,去除老年人的担忧或者不用的号码,暂且有4亿部的手机。如果定义电动汽车是未来的移动终端,有没有可能在这4亿里边利用未来5—10年的时间能够有4千万的移动用户终端,通过由手机到电动汽车实现各类产品包括生活娱乐方面的交互。这个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在今年“双十一”当天电商交易额突破了2135亿,比去年增长了接近500亿,这个市场的前景和新的业态正在悄然的变化。我们不改变就将被淘汰。
电动汽车的发展无疑实现了“换道超车”,从去年就开始讲弯道超车是危险的,现在换了一种技术路线、换了一种游戏规则、换了一种打法,来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的制高点。环保带动储能技术等等,包括刚才讲的第二个移动智能终端催生了很多新的业态。
然而回顾前几年,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的市场推广,我们有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从业者,过去5年投放的车辆运行的标准比较低,各家不一,导致寿命续航里程较短,同时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这些车辆由谁来买单?应该说电动汽车被过多B端和C端的用户越来越去广泛的接受、关注和使用,但这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建议应该是由第三方的业内平台来把这一部分的车辆而消化,同时衍生出来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第二个问题补贴退坡是“明雷”,很多人关注补贴明年退多少,我的观点不一样,如果要退一下退到底。只有市场化才能让最终的产业路线、技术路线回归正路。如果不发或者是少发将是一个问题,所以代表行业呼吁,政府要说话算话,这样让更多的企业都能够扛的过去。
第三个问题主流电芯是什么?上午和下午的人讲关注的人很多,我认为大家应该关注电池,电池的标准化和平台化到底由谁来制定?到底你做最大的平台化还是游戏规则还是整车电池企业一块来定义,还是上游来定义?讲大了是国家的上层规划的问题,讲小了是协同的问题。不管怎么讲平台的标准化一定要到达,否则对成本的控制和技术核心的突破以及从汽车工业革命到能源革命的变化就没法实现。
简单介绍一下桑顿新能源,可能很多的人不是很了解,桑顿新能源从2011年在电池上试水。2012年进行动力电池企业,2012年实现第一个动力电池企业配套标准。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7月2日三元生产。单体能量密度已经实现了260瓦每公斤,今年的动力电池行业里面属于九大黑色:黑新闻事件第一、黑天鹅第一。
这是在湖南的产业园,这张图里1/3接近1/2已经建完,大家感兴趣可以到桑顿新能产业园去指导。桑顿应该是非常有亮点的。
正极材料好比动力电池汽车。目前均具备规模化出货的能力,我们想在未来会走向国际化的舞台。正极材料整个的性能和日韩以及国内先进的材料相比个别属于领先水平,整体在高倍率、高容量以及高电压均有突破,而且自己使用仅占1/3左右,更多的是开放合作给其他供应链企业、给同样市场化的价格竞争去服务。
电芯产品以其中的为例,这是标准的电芯50Ah、1C能量密度-260wh/kg。受到国内纯电动企业包括设计配套稳步的推进当中。关于下一代电芯,总体感觉各家电池企业包括材料的企业技术路线大体协同,关键在于配方和产业化的进度。目标是2020年实现300瓦时每公斤,相关的开发计划包括试验产品已经陆续的在推进。
桑顿是属于后发的动力电池企业,正极材料在国内比较有优势,7年稳居第一,三元排名靠前前五位左右。在过去的两个月,特别是第11月份总装机容量排到行业的第八位,应该说异军突起,很多行业的人都在关注。确实我们前面做了一些沉淀、积累、准备,现在具备发力的条件。
电池企业如何胜出?这是应今天大的题目“繁华之下路线和机会”。下面的这行字比较容易理解,我就不再讲讲了。回顾过去10来年整体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开始是政策引导,后来由“政策+产品”,现在应该是“产品+政策”产品为主、政策为辅。下一步个人判断是产品的竞争。光有产品的竞争一定能胜出吗?或者就一定能做好吗?未来的竞争格局基于高品质的动力电池只是竞争的基础,包括整车和其他的关键零部件。产品只是竞争的基础,而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一种生态链的竞争。之所以有一些地产商整体发力来投入做新能源、来做锂电池,因为它在下游、在新零售、在物流、在其他的业态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生态链组合能够形成的话,这种竞争一定是生态链和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单一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所以桑顿以开放、共享、合作的心态,在我们共同做强锂电池、做大汽车产业的这条路上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