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合肥论剑电池材料沙龙干货:市场高速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今年全国动力电池市场是处于爆炸式的高速发展,一切来的不容易。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这个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核心挑战是什么?10月11日,“合肥论剑——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高峰论坛” 电池材料沙龙集结众多业内专家、大佬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主持人:第一电动网CEO    庞义成

沙龙嘉宾:

江淮汽车集团前董事长 左延安

中汽中心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 黄永和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裁 方建华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金富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袁小明

深圳新能源材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键

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贵斌

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岳敏


黄永和:最担心的是产能过剩 低速电动政策可期

黄永和

中汽中心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 黄永和

从去年开始,我们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我个人认为这和国家的政策调整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补贴的问题,包括刚刚公布的《充电设施指导意见》。大家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内的这么多的电池企业都在努力的扩大产能,在这种情况下,我最担心的是产能过剩。

从目前情况来看,产能可能和我们整个传统汽车的产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产能有可能出现过剩,所以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动力电池这些方面,大家都意识到这块蛋糕非常大,但是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这么说,心里不是特别有底。

比如说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确立的500万辆保有量目标究竟能不能实现,我个人认为有疑问,但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特别是动力电池的企业,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我大概又看了五到六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扩大产能。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我们的,大家都这么上的话,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会不会对我们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来逐步扩大产能,投资要稳固推进。

第二个问题,我们在关注传统的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纯电动+插电式,还有燃料电池,关注这三类国家正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个人建议应该关注低速电动车这个产业下一步如何发展,因为这个市场的潜能非常大。

我们有一个初步的统计,低速电动车产能大概有100万辆左右,每年的实际产量有可能会超过50万辆。特别是低速电动车在全国大概有十三四个省市,都已经作为当地的主要产业来发展,这样的话,对下一步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如果国家有关部门对低速电动车产业放开的话,这个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

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这个市场,我个人原来有一个观点,比如说500万辆目标完不成的话,低速电动车会不会来补缺,大家可能对“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的汽车产能,当时做的规划可能都有疑问,没有完成,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如果把当时的低速货车,每年200到300万辆的这个数字加上,我们当时做的规划是没有错误的。

所以我提醒大家这点。这种政策预期是有根据的。

左延安:主机企业和产业链不匹配 期待更多政策压力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江淮汽车集团前董事长 左延安

新能源汽车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汽车不一样,它是有战略的,而传统汽车是没有战略的。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在整车厂。

第一,整车是连接上游零部件和下游市场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最核心的环节,实际上整车的进步会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增长。然而,恰恰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来衡量的话,我们好产品不多。

第二,即使目前表现比较好的整车企业,其规模也都不是最大的企业,在排前十名的江淮、长安等车企尚有不错表现,但多数企业目前却动静不大。

第三,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在电动汽车这个领域里缺少高端战略和整体战略,包括技术路线、产品发展以及产能建设等等都缺乏一个完整的成体系设计和规划,这一点非常令人担心。

就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我们主机企业和产业链的企业表现不太匹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核心原因是缺少压力。现在传统汽车卖的还不错,虽然是微增长,但毕竟还没有负增长。新能源汽车是自主品牌在乘用车领域里面取得突破或者是突围的最重要的一个策略,然而,在实际上不是很多人都关注到这一点。

我们的部分主机企业缺少生存压力和企业家精神。我们希望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向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调整候,可能会增大他们的压力,压力大了,动作也就会快一点。如果我们主机企业更主动一些,整合资源的思维更科学一些、更前瞻一些、更有效一些的话,我们国家电动车发展的水平会提高很多。

方建华:安全、性能、价格 市场空间很大但挑战迫在眉睫

方建华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裁 方建华

如果说有挑战的话,我认为是来自于市场,应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动力汽车市场空间无限大,那就看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从业者能不能为市场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安全的、可靠的,同时又便捷而且是便宜的产品,这个是最大的挑战。

为什么说市场空间很大?传统汽车是每年三四百万辆的销售,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经过去年四倍,今年三倍多的增长,也就是勉强才达到1%,20多万辆,从20多万辆到两千多万辆,这个市场空间是非常非常大的。更何况我们国家经济新常态下所面临的压力,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使我们的能源更安全,那么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好的抓手。

我们讲中国经济新常态,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传统的产业过剩,而新的动力,过去的人口红利和要素促进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了。那如何通过这种创新驱动,充分新的产业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是摆在国人面前的很重要的任务,一方面我们有很巨大的空间,更有这种迫切的要求,如何实现和满足这种市场要求,那也是我们从业者怎么能够为市场提供这种产品显得更为重要。

具体到电池企业来说,实际上我们怎么能够为整车企业提供他们希望得到的,同时又被消费者所认可的产品,无论是它的安全性,无论是它的性能,还有它的价格,我们都面临着挑战。

我想在这方面,这些年,政策的扶持为我们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真正一个产业的发展,应该靠市场来驱动,政府的扶持在一定阶段是必须的,但不是永久的,所以只有靠企业内需,我们的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我们整个盈利模式的创新,才能真正的为我们的市场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所以我讲,从挑战的角度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市场,市场有需求,就看我们能不能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袁小明:储能市场蕴藏更大机遇 百万千瓦级和小时级储能调峰能力成挑战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袁小明

电池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可能是在汽车领域,在这个之后还有可能大规模进入电网,所以这个实际上到今天差不多已经实现了,所以我觉得很振奋。

电池在中国电网的运用从国际经验和需求的角度判断可能是最先出现的。这个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到2030年,能源消耗总量大概是50亿吨标准煤,其中的20%大概10亿吨标煤要用非化石能源填补。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桩基容量最保守估计有6亿千瓦,这是现在中国总的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所以这个概念大家可能很明确。电池作为将来应对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波动的问题的其中一个关键选择,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进一步的市场可能分三个市场,一个是应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其中的挑战就是一定要上容量,这个容量大致上应该是在百万千瓦级和几个小时的应用水平;

第二是输电网和配电网分离带来的商机。我觉得储能行业一定是要把握的,这就意味着储能在用户者配合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商机几乎是肯定的。这个挑战我感觉不那么大,但在更多的政策、机制成熟以后,能够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池,可能会很自然的延伸到用到电源领域。

另外,新能源汽车本身配合电网安装的充放电设施,作为处理电网波动的手段,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

徐金富:最怕产业技术创新跟不上科学知识进步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金富

创新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科学家在创造知识,二是企业家创造产品。其实目前产业界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理解、验证急速发展的科技进步,这是最怕的事情。在这么快速的发展时期,其实到未来当有很多更好的东西被研发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目前我们市场上有很多有问题的产品。

太快了,传统汽车用了一百年来积累这些知识,现在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实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企业的建设甚至赶不上产品的迭代发展。

张贵斌:发展太迅速 中小企业会被淘汰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贵斌

联合铜箔惠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铜箔生产企业。铜箔是电子材料的基础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实我们集团从2007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看好这个市场,所以从2008年开始就在扩建,扩建一期、二期,总共经过四年建设。

我感到这个行业发展太迅速了,估计大力发展电动车电池的时候,我们上游产业链还没准备好,虽然我们七年前已经在准备,五年前已经在制定锂离子电池装用电解铜国家标准,工信部已经发布了。但是,我们觉得我们依然没有准备好,还需要急需努力。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讲可能会慢慢的被淘汰。

陈键:无疑问地面临过剩 要把核心竞争力做出来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深圳新能源材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键

锂电池行业是中国最难做的行业。就像大家说的,新能源汽车今年火了一把,市场快速膨胀,大家都认为未来会非常美好,就像马云讲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关键后天还剩下谁。

我想这个挑战现在越来越大,因为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之下,那你这里就变成了洼地,那就必然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进来,本来挑战还没这么大,现在这个挑战就越搞越大,而且还会继续加大。那么从所有的产业发展,包括家电、手机、传统汽车,最后都是走向过剩,我相信这一块毫无疑问也面临过剩。

怎么办?我特别赞成方建华总裁讲的一句话,傍大款、穿小鞋、找小三。从产业来讲,抱团取暖来整合行业资源进入国际竞争,这才是我们的出路。弯道超车很容易翻车,大家都会开车,这需要你的技术非常好,赛车手就不会翻开,所以这也需要我们企业苦练内功。

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更加谨慎,能够将产业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这一块放到全球范围内,来把整个产业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来,可能这个产业才有出路,否则永远是在恶性竞争、低质之价竞争,最后就是把这个行业更快的做死。

岳敏: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  赚快钱没有未来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岳敏

对新能源汽车面对的核心挑战,我谈两句话,六个字。

第一是品质安全。第二句话是成本。我觉得现在一定要保持高度的冷静,始终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现在不是说要做多少辆车,不是说我们电池要做多少,关键是三五年以后,留下的是不是我们。

现在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车厂,只要有电池就要,电池厂家只要是生产了就用,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我非常担忧。

现在把动力电池当事业做的还不是太多,更多的是为了赚快钱,当我们为了赚钱而去做这番事业的时候,我想最终的结果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样做的话没有未来。

从装备来说,装备这几年上的很快,但是真正装备上起来的,在中国做动力电池也好,做材料也好,做动力电池有那么几家装备非常好,但是做材料,真正想做到像国轩这种水平的太少了。

另外,目前系统性的研究现在还远远不够,现在能量密度离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还差很远。还有成本,LG也好,三星也好,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的报价很低,他们之所以报价低,不是说一定要把中国企业打垮,他们是基于消费者和市场未来的需求,在真正商品化的时候消费者能够买得起。

庞义成:行业的危机刚刚开始 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就会有明天

第一电动网新闻图片

第一电动网CEO    庞义成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推进经济转型、推进中国经济走向U型拐点的一个重要抓手。从中央政府角度来讲,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这是整个产业链面临的最大的政策背景,也是最大的利好。

所以到目前为止,从去年9月到现在的这一年的景气,可以说90%和政策环境有关系,是政策推举起来的市场。我们处在一个繁荣景气的政策市场前段,这是我们基本的出发点,在这个出发点上要看几个问题:

政策的有效性能够延续到什么时候?也就是说中央财政补贴以及一揽子政策能够把这个市场推到什么时候,现在中央政府明确的说法是,到2020年,从现在开始,还有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这4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这个行业,看我们把这个行业做到什么样的水平。

就算做到500万辆的保有辆,就算是我们把政策资源用足了吗?还真的不是,刚才几位老师谈的观点就在此,没有,远远没有,这个行业的危机刚刚开始,如果在这个政策托举往前快速奔跑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一个急于赚钱的心态,不管未来的话,那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给自己挖下一个大坑。

在未来这几年里,我们要做的核心的事情是什么?我记得今天下午李董事长在致辞的时候讲的那句话,就是一定要抓紧基础材料的研究,在每个环节上把自己该做的那个最基础的事情做实,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我觉得每个企业应该把自己企业的事情做好。

如果我们注意看一下,10月1号的时候,通用汽车总裁在密歇根正式公布了通用汽车的新战略,未来不再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而是人类出行方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就在他做这个宣言之前的半个月,宝马集团董事长在法兰克福车展也做了同样的宣言。其实整个行业,整个汽车的变革,已经从汽车本身拓展到人类出行方式的变革上去了,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谈电动化产业链变革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这个大背景。

所以我说两个大背景,一个是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新的抓手,另外一个大背景就是整个人类出行方式的变革正在开始展开,我们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的电动车项目现在已经明确了时间表,是2020年,2020年苹果要出他的电动车产品;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已经走出了加州,已经在全美国进行验证和测试。

整个行业应该认识到,有这么好的政策环境,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扶持政策,加快创新,加快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打通价值链,组织新的商业生态,四五年以后,补贴退出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就会有明天。

作者:于小龙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