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加速释放技术红利 全面发力冲刺千亿产值
进入2017年下半年,经历了补贴政策和推广目录等种种调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局面逐渐走向稳定明朗。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了九年的欣旺达将加速释放技术红利,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
8月3日,由第一电动网主办的2017未来汽车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欣旺达携带自主开发的方壳电芯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最新产品、工艺和技术成果亮相本次展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锐作为与会嘉宾,会后与第一电动网进行交流,详细解析了欣旺达的战略规划。
“纵向一体化”战略冲刺千亿产值
据梁锐介绍,欣旺达从2008年开始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并于2017年年初公司确定了“全面掌控核心资源”的纵向一体化战略。结合多年技术积累以及公司电芯研究院强大的研发能力,公司借助此次动力类锂电池募投项目的实施,建立业内先进的动力电芯生产体系,相关电芯产品全部用于满足公司自身动力类锂电池产品所需。动力电芯作为动力类锂电池的核心部件,其自产将保证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电芯与动力电池之间的工艺协同,提高最终产品品质。欣旺达目前已经做到百亿产值,下一步准备做到千亿,要从动力电池找突破口。
欣旺达年产6GWh的动力锂电池(含4GWh动力锂电池电芯)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电芯的产能规划小于PACK产能,另外2GWh的电池供应将通过与其他电芯厂家合作。欣旺达主要做三元锂方型电池,开发的高能量动力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高功率动力电芯功率密度超过4,500W/kg,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公司已与吉利汽车、广州汽车、东风柳汽、东风雷诺、北汽福田、小鹏汽车以及德尔福、博世等车厂商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新能源造车领域涌现出很多新的参与者,在研发、生产、销售、营销等多方面有创新之举。尤其多数采取正向开发的模式,使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开发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梁锐指出,欣旺达根据电动汽车开发要求,为车企量身订做电池系统设计方案,可以在综合效能上更好地体现电动汽车优势。欣旺达已经和国内四家新造车势力合作,在建立系统过程中参与开发或者参与测试。梁锐表示,欣旺达很看好新兴造车势力,并加强合作。
创新营销模式
梁锐指出,动力电池的营销模式是技术和战略营销,客户和供应商要建立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的战略。另外还有一种是关系营销,企业间形成密切的联盟关系,或者是其他高于商业合作模式以外的绑定关系。“尤其国家对电池质保、梯次回收利用提出了高要求,整车厂会更慎重的去选择动力电池供应商。我们认为,车厂和动力电池供应商实现一定程度的绑定,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稳定整车产品质量,保证动力电池核心资源持续安全供给的能力。”
此外,欣旺达还参与设立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行之有道”。梁锐介绍,做分时租赁公司可以跟车厂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客户来使用车辆,促进生产销售。欣旺达能够从市场上更深切掌握电池性能情况,了解用户需求,在以后的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中,也能通过分时租赁获得更多的数据,并且把它当做汽车回收梯次利用主要来源,更加无缝地进行业务配合。“各种模式都可以尝试,但关键是产品技术质量一定要过硬,售后服务要能够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这才是核心。”
下半年逐步释放技术红利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的产销情况并不乐观,2017年1-6月累计产量21.2万辆,离全年80万辆的预期目标相差较远。梁锐分析,影响市场的最大因素是国家政策调整,尤其是补贴标准和3万公里行驶里程,对业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车企业从年初开始进行调整,我们作为电池配套企业,在电池系统、BMS、制造工艺等方面都重新进行了调整和设计,这也是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很多已经定型的产品不能及时出货,或者市场变化造成了需求的大幅下降。但是大家对下半年还是抱有很高的期望,随着国家政策的严格和稳定,产生了大浪淘沙、扶优汰劣的良好局面,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能够与更多的汽车企业进行合作,为电动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梁锐如是表示。
2017版《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分析,政府将继续完善补贴政策。为缓解企业资金垫付压力,避免政策一刀切对行业发展造成误伤,3万公里等过严的政策也将调整完善,清算频率也有可能增加。
对此,梁锐也建议放低运营里程要求,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矫枉过正,适当从3万调整到1.5~2万公里,只要保证新能源汽车不闲置。在补贴日益退坡的趋势下,行业拿补贴来抵扣成本的情况越来越少,真正想做电动汽车的企业在不断加大投入,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中国政策的指挥棒作用非常明显,目标是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我们非常欢迎国家以优质产品和先进技术为政策导向,上半年欣旺达做了很多技术积淀,在下半年或者未来会逐步显示出我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梁锐表示,欣旺达以乘用车市场作为未来动力电池业务开展的重点,通过捆绑式营销拓展动力电池产业链,外延式发展进入电机、电控领域,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业务。同时,以汽车电子、OBD盒子、充电服务、分时租赁等应用为切入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