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鸡屎换续航??这款“新能源车”口味太独特…
最近,表妹在TIME上看到这么一个玩意:
这。。。又是冷战时期老美搞的恐怖实验?
随后我仔细挖了一下Horsey Horseless的资料
发现这个马头只是一个装饰,用来抚慰与汽车共享道路的马的神经而已。
但是!!如果马看到小伙伴没有脚估计会吓得更惨吧…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把新能源车理解为“不烧油”的车,那马车也算是新能源车的一种了~
电动车靠充电换续航、马车靠喂食饲料换续航,而在1971年的英格兰,就有一种以鸡屎换续航的新能源车。
究竟鸡屎汽车何方神圣?其实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鸡屎这种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会产生沼气,而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
也就是说,你把剩饭剩菜、各种**放到这台鸡屎汽车里发酵也能换来续航。
不过让表妹佩服的是,发明人Harold Bate还给出了发酵物的最佳配方….
“粪便提供氮气、秸秆提供碳,最理想的混合物是75%的粪便+25%的秸秆。这个配方酿造的甲烷液体热值达到了22000BTU/磅,与之相比的汽油才19000BTU/磅。”
“鸡蛋六只,糖呢两茶匙~仲有D橙皮添...”
此外,Harold Bate也创造了一个适合发酵的条件,一个可容纳混合物的密封钢制容器,容器底部有一个蒸煮器负责加热,让负责发酵的微生物处于活动最活跃的温度。
最后发酵产生的气体会通过特制的干燥装置喷入发动机的化油器当中,最后充当汽油在气缸爆炸做功。
Harold Bate认为,300磅的粪便混合物便能产生1500立方英尺的甲烷,相当于50加仑的汽油,关键这还是无本生利的生意,与其把便便冲进厕所,还不如转化成燃料让汽车跑跑。
而与汽油相比,甲烷气体不会像汽油那样稀释和污染机油,能让发动机的磨损更少。(十代思域车主似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零油耗、零排放(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还能提高发动机的寿命,鸡屎汽车最后成了吗??
成了,鸡屎汽车可以说是“油改气”汽车的雏形。
有意思的是,2001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又拿鸡屎折腾了一番,并指出鸡屎与柴油混合后不会影响柴油原来的性能,这意味着鸡屎可以降低柴油的生产成本。
咳咳,味道有点大,换个角度再BB一下。
“如何让小孩学会游泳?”
“把他扔到泳池里自然就会了。”
鸡屎汽车的发明,离不开1953年的苏伊士危机。当年埃及关闭了苏伊士运河,阻断了英格兰与中东之间的物资供应线路,从而影响了英格兰对石油的进口。燃油危机的爆发促使Harold Bate发明了这台鸡屎汽车。
苏伊士危机还迫使当时的BMC(英国汽车公司)开发一种更省油的车型,也就是宝马MINI的前身——Mini。今天不展开说。
无独有偶,解放初期的中国物资匮乏(50年代),汽油、柴油的供应都极为短缺,首都为了保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开发了一种相当有特色的“新能源公交车”。
这种公交车屁股位置安装了一个煤气发生炉,发生炉下面有鼓风机,煤块/木炭从炉口加进去,点炉后盖紧炉盖让煤块在缺氧的环境下燃烧生成煤气,煤气再供发动机使用,发动机尾气再充当鼓风机…如此循环,发生炉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煤气。
煤气出租车
那时候驾驶员出车之前的三件事:领煤、生火、拖车(要拖几圈才能发动)。
可能是受不了一身的烟油与煤灰,“三年困难时期”公交车就不再背锅炉了,取而代之的是车顶驮着一个大气袋。
*“三年困难时期”指的是由于大跃进运动、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错误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粮食短缺。
当年国内没有气体压缩的技术与设备,因此只能在常压状态下将煤气存储于车顶的大气袋中。
装满煤气的大气袋在车顶晃悠晃悠的,最后越开越瘪,气体不足还经常抛锚。不过别笑咋门中国落后,老美也经历过这种困难时期。
随后几年国家经济好转,公路上的加油站也越建越多,“大气袋”、“锅驼机”也成为了历史。
既然石油总是受制于人,那公共交通工具能不烧油就不烧油,于是乎60年代无轨电车开始渐渐普及。后来受制于城市建设(吊在半空的电缆不好管理),柴油公交车又重新成为了主力。
到现在,包括广州、深圳在内不少城市已经普及使用纯电/混合动力公交车。
从鸡屎汽车、烧煤气的公交车可以看出,人类一直在寻求代替石油的新能源,而目前为止最靠谱的可能是电能了。
虽然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中,化石燃料依然占据总发电量的70%以上,但胜在发电厂可以集中处理排放,整体污染必然比随意排放的汽车尾气少得多。
但未来真的会是电动车的天下吗?不知道,说不定明天就能从鸡屎里面提炼出比国6更清洁的汽油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但愿还能吃得起鸡吧~
来源:皆电
作者:黄瓜
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转载自皆电,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