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就是纯电动汽车
内燃机技术在中国早已是一块软肋,与国外的企业视基础研究为生命不同,国内甚至没有企业做过细致的基础研究工作,到现在为止,我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内燃机机车。既然我国在内燃机技术上无法与国外一争高下,甚至相提并论,那么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上,我国也很有可能做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成果。
面对这样的既有现实,我们倒不如转到纯电动车的技术开发上来。在这一领域,各国的技术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从现在起我国能够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电动汽车方面,就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前进。即使我们的基础会稍逊一筹,但追赶还是来得及的。另外,在机械化程度上,因为现有的技术都还不成熟,尚处在试探市场的阶段,各国都不会轻易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这样反而凸显了我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制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油价。当下居高不下的油价直接导致了混合动力汽车的高成本。失去了价格优势,又没有完全解决污染的问题,可以说混合动力汽车基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更无法形成产业化。
发展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是出路,而要想做成纯电动汽车,要以蓄电池作为动力中心来设计。目前我国蓄电池的技术不够成熟、使用寿命不长成为了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最大问题。一辆车可以使用10~15年,最多不会超过30年。按照一年充电300次电计算,10年要充3000次,也就是说一辆纯电动汽车在报废之前大概要充电10000次。而锰酸锂的寿命大概就只有1500次。现在中国普遍使用的磷酸铁锂的寿命也不过只有3000次。寿命短了,价格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如果电池的价格比油价或者内燃机价格还要高的话,那么电动汽车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好在现在有一个喜人的形势,一种以锰酸锂为正极、钛酸锂为负极的蓄电池备受关注,并被人们所看好。这种蓄电池的充电次数是30000次。不过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目前只是在实验阶段。所以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高点就是这种可以充放电30000次的锂离子蓄电池。
另外一种叫锂空电池,它的能源密度是锂离子蓄电池的20倍,比汽油的能源密度还高。全世界都在攻关这个技术,但是现在成本还很高,所以我认为目前锂空汽车还不值得提倡。
电动汽车领域存在不同的技术,可以形成竞争关系,这对市场的优化是有益的。电动汽车作为一个产业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做好,可能需要十年、十五年,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推动的主体应该是国家,而不是企业和他们的代表。
( 编辑/李艳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