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第一万辆P7下线,何小鹏说2023智能电动反杀汽油车,中国新造车不输特斯拉

今天上午,第 1 万辆 P7 在小鹏汽车肇庆工厂正式下线。

从 1 到 10000,P7 用了不到 160 天,何小鹏说这是造车新势力单车型最快的速度。

下线仪式上,何小鹏表示四个多月前,他们还远没有这样的速度,包括把控质量、供应链管理,都经历了爬坡过程。目前小鹏肇庆工厂的日产能达到了一班(8 小时)超过 150 台。

何小鹏的原话是「所有的创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加速度,加速跑的能力。今天不够好,但是明天后天大后天,要有做得更好的能力」。至于 P7 下一个 1 万辆,他说会在未来四个月内达成

今天下线的第 1 万辆 P7,会拥有专属的「10000」标识,何小鹏表示这会成为以后小鹏汽车的传统,车型每一万辆都会有独特的标识。而 P7 的第一位特别车主,是来自深圳的邓女士。

下线仪式最后,何小鹏说「乔布斯 2007 年推出第一代 iPhone 的时候说过,真正用心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我自己作为软件工程师,直到要把产品真正做好很不容易。把大型硬件、软件、运营做好,改变全球的交通,是所有小鹏人非常重要的愿景」。

下线仪式非常简短,而在随后的群访环节中,何小鹏谈了更多更深的话题。

智能电动决战 2023?

因为急着赶飞机,何小鹏的群访环节也不长,但短短半个小时,信息量并不小,以下是问答实录:

Q1:您怎么看传统厂商的转型,比如大众 MEB 平台 30 万辆的年产目标?

何:最开始我们认为,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车型,2020 第一批会起来,包括 MEB。但目前还没看到有什么效果,我觉得这还是因为太大的公司像一头大象。大众一年卖 1000 万,30 万对他们来说不大,但 1 万对我们来说不小。

也正因如此,我们没有包袱,所以在智能电动全力以赴。今天来看,比较大的车企要到 2021 年下半年,甚至 2022 年才会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好的转变不仅是电动,更应该是智能电动。

Q2:小鹏会不会成为一个多总部公司?对广州的功能定义是?

何:目前还没有办法定义未来。但可以这么说,我是广州的,两次创业都在广州,小鹏的总部也会在广州。

Q3:P7 目前的销量情况如何?车主的构成比例是怎样的?

何:准确订单没法分享,但可以说是非常充足的。我们目前最主要的挑战,是解决供应链体系的问题,不是制造/销售的挑战,但最近两个月可以解决的比较好。

我们最开始对配置的了解、预测不太准确。举个例子,像是选装丹拿音响、XP3.0 的用户,远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包括 XPILOT 3.0 智尊版本,实际上效果也比我们想象得好很多,所以我们现在也不断地在不同的产能上做一些事情。

Q4:您刚刚在下线仪式上说到产品质量提升,之前工厂这边也有谈过和丰田比质量,那 P7 现在质量和丰田相比如何?丰田 10 分的话,P7 可以达到多少分?

蒋工(工厂负责人):我们制造最重要的其实是人的培训,最难的是 7 月份,因为 7 月份开始要交付了,那个时候人的熟练度还没达到。另外就是供应链也是一个爬坡的过程,8 月份供应链的质量在稳步提升,现在比较符合原来的目标。

何:P7 的日产能从一开始的三四十台,一直到现在一班 8 小时,上午 8 点半到下午 5 点半,可以达到150 台,订单需求高的时候可以达到 160~180 台

但要打分的话,我们很难去具体的打多少分。举个例子,P7 使用了无边框车门,工艺非常复杂,最开始都是只有 BBA 在做。我们在防水性、密封性等等,做了好几个专题,才把它做好。

蒋工:和丰田相比的话,他们的质量稳定性我们还要追赶,某一辆车会有特定的差异。质量首先是从设计开始,丰田积聚了上百年的经验。在设计角度、工艺制造过程中,这就要靠经验的积累。

Q5:肇庆和广州工厂的产能规划如何?

何:肇庆和广州都是 10 万辆的规划,肇庆的话,我们在 2022 年肯定会达到目标的 70%。

预计到 2023 年左右,全球智能汽车销量会明显爬坡,到时广州基地就要面临这样的爬坡。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新的工厂要能够支持 2022 年末到 2023 年,可能我们那个时候增长一年的销量,都已经是非常大的产能,所以我们到时的规划就是双工厂的生产。

这个第一个取决于全球,包括中国、欧洲的市场成熟度。还有就是用户的认知、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互联网产业举例,当一线城市有 10% 的用户开始尝试,就会快速渗透到二三四线城市。

到了 2022/2023 年,我们预计电动车的成本会相对下行比较多,会接近汽油车。另外整个智能化的发展速度,会从现在的初级智能进入高级智能。一旦进入高级智能,所有用户的感受、冲击度,和现在比会差异非常大。

蒋工:我个人的感受是,开了电动车,汽油车不是说不可逆,但基本上是不太习惯开了。

Q6:广州和肇庆双工厂如何管理?研发的规划?

何:我们有两个制造基地,距离总部都很近,一个三四十分钟,一个一个小时多一点。这个对我们管理、供应链、仓库、物流,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后面还有很多新的产品试验的需求,(工厂)在周边的效率都会高很多。

过去一年半,小鹏累计投入了 30 亿的研发费用,我们最近的智能动作也很成功。未来数年,研发费用我们预测还会继续增长。我们预测 2023 年后智能汽车的形态会有非常大的变化,现在把硬件创新做好,几年后会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Q7:G3 和 P7 各自 1 万辆下线,相差一年多,心情有什么不一样?

何:我觉得速度更快,代表着综合能力会提高,第三、第四台车的时候,我认为会更快。今天我专门提了加速度,实际上回看前年和去年,每一年的变化都是巨大的。去年今天整个新造车都挺大压力,现在日子还挺好,但难说明年后年。

2022-2023 是真正的爆发年,要多做好研发,把团队建起来,做好销售的布局。今天的一得一失,我说实话不太关注。可能今天市场销量可以排前几名,但你要花的精力还有很多。

2022-2023 年我们要和传统汽车相比都能排前几,这样来看,今天很多的战术就没有意义。P7 最核心的竞品,其实是凯美瑞和雅阁,它们每款一个月两万以上,加一起 5 万台。

今天 Model 3+P7 不到 2 万,一个一万出头,一个两三千。真正到最后,智能电动汽车是跟燃油汽车对比。

我们未来的三年都是要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在那个时候能够获得更大的份额?现在 B 级电动轿车只有几台,但是汽油就是数十台。将来 BBA 都推出电动汽车的时候,你还能赢,这是我们需要提前布局的事情。我们明年后年的成长会更猛烈。

Q8:怎么看待 Model 3 降价?

何:首先我觉得某公司有点急,要不然他不会今年降那么多次价。说实话如果放在去年,新造车企业这么降价,估计早就全部都挂了。所以我觉得消费者也愿意的,某种角度说,频繁地降价,好处肯定是销量更高,也代表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但是问题也很多,其中包括一点我觉得销量可能也会带来挑战,要不然不会持续降价,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我觉得这是好的事情。

电动汽车总归要和燃油车竞争。凯美瑞雅阁 20 万, P7 均价 30 万,这是差异非常大的价格区间了。另外,一定要把智能做好。

如果只把电动化做好,可能消费者的确会觉得,电动车生命周期内成本更低。但是真正能够赢,一定是智能化赢。说实话,十一我们过了有点焦虑的假期,但从大数据来看,其实没有怎么变,因为蛋糕一直在变大。

我们还是会把智能化做好,小鹏是第一家每一年都将智能汽车数据发布的车企。很多公司都说智能,但是他们的自动驾驶有多少人用?智能座舱呢?在低级智能时代里,60 分和 30 分差距不大。但到了高等级的智能,差异会很大。

我最近开了一次 P7 测试版,在广州的高速。我有一个同事最厉害了,一次方向盘、一次刹车、一次加速踏板都没有踩。我自己测试时还是有点畏惧,我觉得我们的应用控制还是做得有点不好,它应该提前 0.2 秒钟开始把方向盘微微有点转,它是再开 5 米才开始转,这是个心理的畏惧。

我们预测 2021 年开始,会进入中级智能化时代,友商也好我们也好,都会把智能做得更好。我们后面要开发的几个场景 ,同学们都觉得有些科幻,不敢想。但其实你把 5、6 个功能做好了,就可以组合,可以想。

我觉得在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体系下,像是我们,计算单元、摄像头、雷达,全部参与了研发。初步智能时代,会觉得人家靠供应商也能做到 40 或者 50 分。但到了 60-70 分以上,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供应商可以做到。

我们现在有 2000 多的研发人员,为什么我们会继续持续扩张?在广州、北京、上海、美国、深圳,我们一定还会加大研发。同时硬件也很重要,所以为什么我们做两个工厂,实际上广州工厂我们在全新的自动化工艺上面,还会做很多优化,蒋工做了很多思考。

把效率提高,把成本降低,把品质提高,这都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觉得变化会比想象的快很多。

Q9:您觉得智能电动汽车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何:变化是多点的组合,很难有一个倚天剑屠龙刀。

第一个是智能化大幅度提高,然后是客户使用电动车的担心大幅度下降。比如说现在买电动车偏贵、现在充电不方便。大城市解决的比较好,但小城市高速就一般。

比如今年十一大家都怕,因为安全问题,所以全部挤在高速。我有个朋友3 个小时的路开了 13 小时。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包括心理、政策,所以很多朋友没有买。

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买了,说感觉非常好,你很可能就会买。今天还没到那个点,最晚 2023 年。前面是一个正弦,后面会是一个突然的增长。所以为了最近两年每个月多卖 500 台 1000 台,我不觉得这个有巨大的价值,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开心的。

Q10:最近 Model 3 很可能要改款了,包括国产 Model Y 也会比美产的用上更先进的工艺,您怎么看待特斯拉的小步快跑策略?

何:我觉得特斯拉属于美国一个比较另类的公司,效率很高,但是中国公司的效率也很高,特别是新造车车企。

你可以看到我们每一年出一款车,小鹏 G3 的交付是去年 3 月份开始,小鹏的 P7 是今年 7 月份,明年我们还有一款车,说实话创新点也蛮多。

我特别想说在未来的几年里面,真的是一个科技和装备竞争的未来,如果你自己没有全研发能力,很难在这个领域里面赢。不光要能想到,还要能够做到。我对中国企业还是蛮有信心,说实话我们够努力,又不太笨,现在的资本市场给了我们足够的子弹,中国整个供应链体系全球都是非常强的,它能够保证我们快速地创新。

我们虽然晚跑了很多年,大概只有 6 年左右的时间,你看美国的友商到现在,如果没记错是 17 年的历史了,我觉得再给我们三到四年的时间,你会看到我们巨大的变化。

你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晚一点进入竞争,但是我觉得它迟早会来。早一点面对竞争,早一点去压榨你的能力,早一点去思考更长远,我觉得会更对。我是二次创业,如果挣小钱我就不干这个事情了,如果只搞电动汽车也不干这个事情,要做就真的做一个大事情,让这个事情长一点、苦一点,多花一点研发费用去干这个事情。

Q11:您刚才在重复一个时间点,2020 年末到 2023 年,您说出这个时间节点要进入中级智能化,判断标准是什么?

小鹏:我认为智能化最后不会形成最顶端的 Tier 1,像以前汽车里面有很多 Tier 1 是全球性的。但是你看到无论是中国的 BAT,还是美国的亚马逊、谷歌、Facebook 那几家公司,没有谁把软件智能的能力假手别人研发,一定是自己研发。

所以智能化时代的 Tier 1,可能会退化成 Tier 2,整车厂自己做 Tier 1,我觉得这些最后都会影响生产过程。

我们已经在 P7 里面预设了很多关于自动辅助驾驶的硬件,我们算力全球量产车是最高的,摄像头、雷达、车载雷达是最多的。

我们还有两个侧方的摄像头,就是解决中国的加塞,因为我们明年某个时候想升级到,在中国大城市里面堵车,比如上下班堵车,我可以跟着前面的车牌,他转左我转左,他直行我直行,他加速我加速,他减我减,我不让别人塞我的车。我想把这个功能做好,所以我们在整个的硬件里面做了很多的布局。

我特别想说,将来汽油车很多会从油改电,到自己推出自己的电动车平台,但是实际上,要有自己的智能加上电动平台,且拥有不断快速升级、快速迭代的能力,

我觉得就是未来三到五年最主要的变化,靠 Tier 1 也好,靠原来的思维逻辑的模式也好,都是很难的。我们需要全新基因才有可能做好。小鹏在三年前大概 300 人,现在接近 5 千人,我们会继续快速地提高。

友商 2017 年是 7 千人到现在接近 7 万人,我们可以看到巨大的研发,巨大的全球化布局,真的只隔三到四年就会有巨大的变化我的目标就是能够抓住远景的变化价值,而不是近景,还是这个逻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相关内容
全部评论·2
暂无评论
我要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