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赚100亿之后,比亚迪“卷”向印度
近日,比亚迪对外发布了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1-6月的净利润将高达105亿元-117亿元,同比增长192%-225%。
暴赚100多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上实现强劲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前不久,比亚迪公布2023年6月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6月销售新能源汽车25.3万辆,同比增长88%。而在1-6月,比亚迪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125.5万辆,同比增长95%。
“行业窗口期只有3-5年。”
在今年的比亚迪股东大会上,董事长王传福表示,目前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未来3至5年将进入至关重要的变革期,越到后期,变革和内卷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战略方向与快速决策机制是制胜关键。
一是,核心技术是第一要素,只做简单拼装的企业,未来能活下来的概率很小;二是,好的战略方向,行业机遇窗口期并不长,车型和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三是,要有快速决策机制,汽车企业体量大且决策机制漫长,革命到后期,无法迅速决策的企业容易崩盘。
从目前的趋势看,比亚迪虽然在规模化、品牌和技术领域都有自己的护城河,但居安思危,该公司还是针对未来的车市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提前部署。
路透社最新报道,比亚迪已向印度监管机构提交了一份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拟与印度私人控股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目的是在印度市场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计划未来几年将印度的电动汽车产量扩大到10万辆,作为进军印度市场、以及全球快速扩张计划的一部分,战略目标是能在未来几年掌握先机,直面特斯拉等对手在电动车赛道的挑战。
100亿,125万辆
以 下是比亚迪上半年的核心数据:
- 国内,比亚迪累计售出125.5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95.7%,这一数据,是2022年整年累计销量的2/3,也相当于去年同期销量的两倍了。
- 海外,累计售出7.43万辆新车,超过去年全年海外5.36万辆的销量成绩,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不仅在国内新能源车市领跑,同时在海外车市的增长也是非常亮眼的。
- 而在今年6月单月,比亚迪的月销量达到25.3万辆,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在月销量上突破25万辆大关。当然,这一成绩也打破了比亚迪去年12月23.52万辆的纪录,创下月度历史新高。
由此看来,即使是在价格战越打越烈的2023年,比亚迪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按照今年上海车展官方给出的信息,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为300万辆,不过,即使综合考量上半年的成绩,以及下半年还会有传统的销售旺季,比亚迪完成KPI依旧有一定难度。
销量是利润的基石。
正是得益于上半年一路高歌的销量业绩,比亚迪预计1-6月归母净利润有望突破100亿元,约在105亿元~11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高达192%~225%,扣非净利润为93亿~103亿元,同比增加207%~240%——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超过去年1-9月的净利润之和(约为93亿元)。
当然,这背后还有其它影响盈利的具体因素,如规模优势,产业链的整体成本控制能力,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业务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目前,比亚迪的主营业务除了汽车板块,还有电池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等。 拿规模优势来说,除了上文提到的新车销量,比亚迪在电池业务方面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今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816GWh,上半年的累计装机总量则约为60.250GWh。
有意思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位列第一,市占率为43%,与排名第二名的宁德时代拉开近9GWh的差距——
而在去年的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排名榜单上,比亚迪68.25GWh的成绩只争取到第二的排位,离冠军宝座约有12GWh的差距,很显然,今年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也带动了比亚迪电池装机的体量。
不过,2023年行至中途,最让人关注的还是比亚迪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力。在今年第二季度,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在销量上刷新了各自的历史纪录——
过去4-6月,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累计交付了46.6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83%;就在特斯拉准备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比亚迪也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季度销售业绩,该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70.02万辆,纯电动车占了一半。
而伴随着比亚迪“出海”步伐的加速,和特斯拉的新一轮竞争也拉开了帷幕。
印度,PK特斯拉的新战场
就在比亚迪半年业绩预告对外披露的当天,该公司还官宣了另一个新闻。作为布局海外的最新一步,比亚迪与合作伙伴Maju Motors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办了BYD ATTO 3新车发布会,比亚迪乘用车产品将正式进入文莱市场。
BYD ATTO 3作为比亚迪首款面向全球市场的纯电动乘用车车型,已在多个国家上市,但文莱市场的这一举动,只是比亚迪海外庞大版图的一块小小拼图而已。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期让业界关注的,还是印度一事。
路透社爆料,比亚迪要在印度市场建厂了,该公司计划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与其印度合作伙伴 Megha Engineering and Infrastructure(MEIL)一起建立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设施。
消息人士透露,比亚迪的目标,是未来能在印度每年生产10万辆电动汽车,覆盖从掀背车到高端豪华车型在内的多矩阵产品。 虽然目前比亚迪已经在印度市场销售其BYD ATTO 3等车型,且Seal最快也将在年底推向印度市场,但考虑到更广阔的市场蛋糕,该公司还是打算建厂扩产,前期可能会将零部件运送到印度当地进行组装。
关注过海外市场的读者可能知道,印度市场对于很多汽车制造商来说,其实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强势如特斯拉和马斯克,也曾在一波三折的谈判与较量中败下阵来。
印度在2021年为了“迎娶”特斯拉进门,在政策和商务诚意上可没少下功夫,一连串的橄榄枝也是颇具吸引力的,特别是减免关税这一砝码,就足以让远在德州的马斯克十分心动。
不过,马斯克和印度政府的第一段“恋爱期”只持续了一年左右,因为关税问题,特斯拉不得不在印度当地暂缓建厂和搁置销售电动车计划,有意思的是,前脚刚与印度闹僵,现实的马斯克后脚就把目光转移到昔日的“备胎”印尼身上。
不过,马斯克还是很现实的。
即使在印度一度折戟,且被隔壁印尼看了笑话,马斯克对这块市场还是不愿意轻易放手,哪怕印度政府近年对投资的审核是越来越严了。
就在近日,印尼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特斯拉已开始与印度政府讨论在该国建立工厂,计划年产能高达50万辆。也就是说,马斯克不仅没有放弃,现在时机成熟,他又开始打印度市场的主意了,虽然过程比较曲折。
印度,是块不小的蛋糕。
这个国家是亚洲的第三大经济体,汽车行业则是该国最大的经济引擎之一,占据制造业约一半的价值产出。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链更是直接或间接雇佣了3700万人,对印度GDP的贡献一度接近10%。目前,印度新车年销量大约在300万辆左右,但消费结构依旧以小型车为主。
很显然,比亚迪在这时候选择进军印度市场,一方面是其全球战略迅速扩张的通盘考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和对手特斯拉的竞争已经日趋肉搏,重要的关键市场一个也不能放过,拿下印度,意味着在全球争夺战里抢得了先机。
只是,特斯拉昔日遇到的困难,当下的比亚迪想必也是绕不开的。据外媒报道,印度政府对比亚迪的建厂一事持犹豫态度,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
考虑到自己国家在汽车产业链领域依旧不够强势,一旦比亚迪们进入建厂,印度的合资公司极有可能在技术和关键决策方面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时间久了,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傀儡”,反而不利于本国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所以,印度最近几年其实加强了邻国投资的审核,包括中国在内。前几年,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曾让多家中国企业搁置或放弃了印度当地的扩张计划,如长城汽车此前在印度高达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只是对于比亚迪来说,印度这块骨头再“难啃”,也必须和特斯拉一样,想尽办法把它“啃”下来。
从今年开始,一个是高端,一个是出海,已经是比亚迪新车销售增量的重点,且下半年的落子非常关键。
特别是出海的PK,特斯拉全球市场的部署明显比刚发力国际市场的比亚迪更成熟,印度市场的角逐只是一个切面,这两家公司在新能源市场的国际市场之战,精彩的戏码还在后面。